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130|回复: 0

《狩猎》影评:善恶皆为人性 2016-10-3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0 12: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狩猎》影评:善恶皆为人性

《狩猎》一次一次的发出对人性的拷问。每一次人类所发出的最强烈的反抗都是以性作为反抗手段的,这部电影所采用的质问方式也是与行有关。必须承认的是导演对细节的把握非常好,以至于他并没有采用特殊的艺术场面来表现内容就已经足够的吸引人了。
导演巧妙的利用卡拉拉与卢卡斯来对人性发出质疑,对“人之初”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人本善还是人本恶?导演并没有以直接的方式给出我们答案,但是他引导我们去自己进行思考,自己给自己一个确切的回答。观看完影片以后,我给自己的回答是:人性本恶。
卡拉拉所代表的元素就是人性本身(也就是人之初)。她年纪尚小,还未受过文化的洗礼;马库斯是卢卡斯的儿子,所代表的元素也是与卡拉拉相同,他爱哭一直受人保护,没有经过成人世界的洗礼。而相反的卢卡斯所代表的元素则是受过文化洗礼后的具有原始人性的”人”,幼儿园园长所代表的元素与卢卡斯相同。马库斯的众多好朋友以及女朋友又是另外一种社会元素。导演巧妙的利用这些相同的元素对不同的东西来表达出自己想要对这个社会提出的问题;人性善恶?文化洗礼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孩子语言的真实性是怎样的?等等这一系列在影片中提出的问题。
影片中的主角是小女孩卡拉拉以及中年男人卢卡斯。卡拉拉和卢卡斯是完全相反的两个社会元素,导演在人物元素的安排上别出心裁。常常将两种对立的人物元素安排到一起来让观者进行对比拷问。
影片中多次出现了“线”这个元素,在卡拉拉与卢卡斯的相处过程中也出现了这个元素,同时在影片的结尾又一次的出现了这个元素。我认为“线”是一种规范与束缚,同时也是影片中一个成人世界的标志。直线是由人创造出来的,自然界并没有完全的直线。而卡拉拉一次一次对直接的忽视与逃避也是人之初与后天的对比。卡拉拉所代表的是人之初,而直线以及直线所构成的网格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后天世界。
卡拉拉与卢卡斯的五次对话以及卡拉拉三次对自己曾经所描述的卢卡斯的行为的否认则是导演又一次聪明的安排。
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发生在超市门口,是在卡拉拉迷路之后;第二次对话则是发生在卡拉拉的家门口,在一个卡拉拉应该去幼儿园上课的清晨;第三次对话发生在卡拉拉给卢卡斯送礼物被拒绝之后;第四次对话发生在卡拉拉污蔑卢卡斯之后,在卢卡斯家门口;底五次对话发生在影片的结尾,马库斯的成人礼上。这五次对话都很简短,但是每一次对话都是我们对两人了解的一个深入。前两次对话发生之后,我们都对卡拉拉的家庭都一个了解,她的父母对她的关心不够,她的内心孤独寂寞;同时了解到卢卡斯对卡拉拉有一种正常的爱护与关心——这种关心与爱护不仅来自于他的职业,同时也是来自己他的好朋友,卡拉拉的父亲。
当卡拉拉所需要的爱在家庭中得不到满足时,她会自然的到别的地方去寻求这种缺失的感情。卢卡斯的关心则正是填满她内心缺失的一大部分,正是因为对卢卡斯的这种依赖与爱护,卡拉拉将自己的感情转化为了行动。当她将自己的礼物送给卢卡斯被拒绝之后,又因为亲吻遭到卢卡斯的批评,她像所有成人的、未成人的女孩子一样感到愤怒与伤心。于是在他们的第三次对话之后,卡拉拉对卢卡斯有一个不切实际的指控。她仅仅只是想要表达一下自己的厌恶,将脑海中自己所厌恶的画面联系起来以后将这个画面用来描述卢卡斯,在卡拉拉看来这个再恰当不过的了。卡拉拉哥哥对卡拉拉的错误引导与保护缺乏导致了卡拉拉提前接触到成人图片已经学会描述这种成人图片。
当卡拉拉意识到自己的不实指控对卢卡斯造成了伤害时,她否认了。当时她更害怕幼儿园园长请来的老师,她在恐惧面前自然而然的被引导再次肯定自己所说的话。这里值得注意的一幕是幼儿园园长在不等问话结束时就吐了,难道卡拉拉有具体的描述什么情节吗?其实并没有,从这个场景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园长她的主观臆断有多可怕,她可以自己想象那个场景然后自己觉得恶心。联系到后来警察对幼儿园小朋友的问话中,每个小朋友都详细的描述了卢卡斯家地下室的壁纸、沙发颜色等等,但是马库斯却回忆到卢卡斯家其实并没有地下室。将两个场景一对比就可以想象到成人幼儿的引导以及影响是多么可怕以及严重的。其实每个孩子都不知道自己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他所能辨认到的真假不过是成人告诉他们的真假。假如在孩子一出生你就告诉他紫色的名字叫“黄色”,那在他以后的认知中他认为的“黄色”其实就是紫色而已。这种来自于成人世界的认知往往令小朋友分不清真实与虚假。卡拉拉意识到自己对卢卡斯造成伤害以后,她与卢卡斯发生了第四次对话,这次对话很简单,她没有解释,也没有道歉,仅仅是想和芳妮一起散步。从一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卡拉拉并不理解这种伤害对卢卡斯到底是什么样的,她只是想和卢卡斯讲讲话。她也不会去解释,因为她并不知道这样的撒谎,她只觉得是自己说了几句蠢话而已。从这里我们看出来卢卡斯一直在保护卡拉拉,如果按照人性本身,每个人都会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但是卢卡斯却没有因为要为自己辩解而责怪卡拉拉,他依然在保护卡拉拉的那个小世界。
成人不一定是可怕的,他受过教化,受过教育以后他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应该怎么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而孩子往往受原始欲望的支配,只想自己喜欢的以及想要的,并不考虑应该用什么方式去得到。从这里我们看见了孩子是多么的可怕。
他们的最后一次对话是在影片的结尾,马库斯的成人礼上。卡拉拉不愿意走过有网格的地板,卢卡斯将卡拉拉抱过那个房间,一是表明两人的和解,二是表明卢卡斯对卡拉拉的保护。
贯穿全片的就是这五次对话,但是导演在卡拉拉对自己所说的话的三次否认也是一个刻意的安排。她的第一次否认我们已经谈到过,被幼儿园的园长错误引导而失败。接下来她对她妈妈的否认,是她的第二次否认,但是她的妈妈选择相信这个世界是黑暗的也不愿意相信她女儿所说的是事实。就这样,卡拉拉的第二次否认又失败了。人们往往在黑暗与光明选择相信和臣服于黑暗,因为它看起来更可怕,更容易让人心生畏惧。
第三次,终于有人相信她的话。卡拉拉的爸爸,卢卡斯的好朋友。当我们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不觉有些可笑又觉得有些欣慰。在影片中不止一次出现过他强调卢卡斯是他的好朋友,他知道卢卡斯什么时候是撒谎,知道卢卡斯的喜好,但是同时他也盲目的相信他的女儿。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又一次在这里被导演强调出来,在关乎自己利益的时刻,人们往往会丧失理智。人性的本来面目在这个时候就毫无藏身之地,导演毫不客气的去描绘,丝毫不考虑观者的接受能力。这样的安排往往会让观者一时之间难以接受。相信有一个场景大家应该会记得,他和卢卡斯以及朋友的一次聚会中卢卡斯接到女朋友的电话遭到大家的起哄。这个场景的安排一是为了表明卢卡斯对女性的长年疏远二则是表明卢卡斯平时的生活中并没有淫乱的行为,同时芬妮也是卢卡斯生活状态的一个侧面体现(卢卡斯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与芬妮在一起)。这几个强烈的场面对比既是导演对自己所提问题的一次次发问,也是一个回答。
这三次否认以及卡拉拉与卢卡斯之间的五次对话基本就构成了电影的一个大的框架结构。在影片的细节部分中导演运用重复的背景,重复的人物,不同的对话与场景来进行对比和发问。
约翰态度的前后对比则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同时还有幼儿园园长前后态度的转变。这些人的态度都表明了卢卡斯本人的道德品质是并没有问题的,用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真实的人性进行对比,这才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狩猎》中对人性的揭露是露骨的,但是我们又看不出啦他到底露骨在什么地方。联想起来最近一年和小朋友的相处:他们的世界各有不同,但都是天真与活泼的。但是有一个可怕的地方是很多成年人容易忽略的,就是因为他们对世界认知太少,往往容易跟着老师或者家长的思路走,总是很容易的被引导——也就是说很多时候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撒谎,甚至一度认为自己说的就是事实。当成年人忽略这一点以后,按照成人的问话或交流模式去与之交流往往就会发生孩子已经在自己的世界里构建了一个模拟的事实。人性本恶或人性本善都是一种个人性的观点,但是人性的劣根性却往往因为年龄问题而一再的被我们忽视。这部电影所引发的不仅仅只是一种思考,更多地应该还要有行动。

一个人的世界就那么大,一个人来了一个人就要离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5-19 05:48 , Processed in 0.05326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