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150|回复: 0

专家学者热议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 2016-10--2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3 10: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专家学者热议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

  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剧照(剧组供图)
最好的纪念
——写在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播出之际
褚 银
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全景式展现了陕甘红军、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过程,主创人员以尊重历史的态度、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挖掘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的深层次原因,客观评价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落脚点”和 “出发点”的重大意义及历史影响,热情讴歌了陕甘边区革命先辈的精神品格和那段革命历史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系统地、全面地和客观地展示了陕甘红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建立过程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和各种重大转折及关键节点,填补了这一段革命历史在影视剧创作方面的空白。
《千》剧在真实客观的历史背景下,大处立意、小处着手,用传奇的手法塑造了廖惊北、刘仲然、秦显鸿等一批鲜活的艺术形象。虽然他们和陕甘红色历史人物对不上号,但这些艺术形象所表现出的信念、境界和言行却能在陕甘红色历史人物身上找到根源,并且让人们看到他们在陕甘边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足迹。陕甘红军的建立和发展坚持和创造性地实施了“三色”“三窟”的军事策略,既为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强化了武装保障,也为我们党丰富军事思想做出了特殊贡献。毛泽东高度评价说,“陕甘边根据地用 狡兔三窟 的办法,创出局面,这很高明。”这段历史本身就有很强的传奇色彩,由此形成了该剧传奇色彩的故事架构。该剧由于做到了尊重历史和艺术再创造的完美统一,使剧作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收视点。
该剧主创人员为吸引受众视听,大胆吸收陕甘一带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独特地域的历史与传统文化,捕捉到了那些能够体现地域风情和民俗特征的审美元素,陕甘民歌、方言、婚俗等都在剧中具有较好的呈现。尤其可贵的是新写了一批陕北民歌作为插曲,增添了剧作的民俗文化气息和时代氛围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军史专家)
历史、典型与传奇之间 延伸的红色记忆
李 震
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在央视的热播,不仅再一次唤醒了人们对陕甘红色革命的历史记忆,而且对红色历史剧的创作与生产,特别是历史人物的塑造,构成了两个重要启示。
启示1. 在史实与典型之间抵达历史记忆的真实性。《千里雷声万里闪》的启示意义在于它依据史料却又不拘泥于史料,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史料的局限,对史料和历史人物进行了符合历史逻辑的典型化的抽取与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展开艺术想象和虚构,以传奇化的方式讲述历史、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抵达了更本质的历史真实。
启示2. 艺术形象的塑造既具有符合历史逻辑的典型性,又具有符合艺术想象的传奇性,实现了典型性与传奇性的统一,从而使廖惊北、刘仲然、秦念五、秦显鸿、廖惊韬、季鹰天等人物成为陕甘红色记忆中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传奇性的一批独特的艺术形象。
典型化的人物塑造和叙事方式伴随着中国诗文的现实主义传统古已有之,《千》剧的人物塑造方式,正是延续了这样一个中国重要的叙事传统,或者说是中国多种叙事传统的一种综合。它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延续了这一传统,更在于:一、将这一传统延伸到了陕甘红色革命历史的讲述中,创造了红色历史剧的一种新的叙事范式;二、它是在对一批真实的革命领袖实现典型化的基础上完成传奇化叙事的,因而突破了直接塑造革命领袖形象的诸多局限和问题;三、兼顾了红色历史剧揭示历史发展必然规律的使命和今天这个娱乐化时代受众对一部电视剧的观赏需求。可以说,《千里雷声万里闪》这种让红色历史记忆在历史、典型和传奇中延伸的努力,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担当。
(作者系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探寻用红色经典中国故事 树立文化自信的新路径
张阿利
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以特有的艺术方式,在探寻运用红色经典“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的新路径方面有所创新,很好地将地域文化与拍摄题材相糅合,将陕西的红色文化资源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整体风格大气恢弘而又凝重洗练,剧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人物形象鲜明立体,主次人物搭配合理,获得了令人惊喜的艺术效果,是陕派电视剧近年来的一个新突破。
《千》剧在刻画人物方面尊重历史事实,在历史的语境下设计人物的行动,包括造型、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剧中的廖惊北有勇有谋、善恶分明,特别是在与反动派和土匪周旋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机智和胆识非常精彩。该剧中的次要人物也令人印象深刻,例如入云龙、一道划划、戴三斧子等人,对于整个剧作的观赏性大有裨益。此外,反面人物李庭云、蒋二狼、廖文举等人都由经验丰富的老戏骨担纲,表演可圈可点。
对于地域文化的视听呈现也是《千》剧的一大亮点。开场中,廖惊北起义被俘,秦念五两杀廖惊北。当廖惊北被捆绑着交到秦念五所潜伏的西北军阀部队打算行刑时,画外音乐是著名的传统秦腔《斩单童》选段,表现的内容是单雄信(单童)不愿投降李唐而被押赴刑场斩首的内容。而这段戏词正好表现了革命党人英勇就义、慷慨赴死的气节,加之秦腔的苍凉高亢、激越悲壮将主人公的这一遭遇烘托得感人至深,画面充满了巨大的张力,令人动容。
总的来说,《千里雷声万里闪》是当下国产电视剧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域的又一精品力作,恰逢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这部电视剧必将作为一个新的探索和新的起点,将 “中国故事” 传播文化自信的红色经典演绎得更为动人心魄。
(作者系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北大学教授、博导)
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 创作与思考
张 前
反映1928年至1935年陕甘红军的创建与发展的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从讨论题材,经剧本创作过程中几次方向的调整,到前期拍摄与后期的多次修改,距今播出已近四年。在创作本剧的过程中,所有问题都聚焦到能否在真实的历史和传奇故事之间寻找到一个突破点。最终确定“传奇史诗”成为本片的总体风格与气质,即生动的人物和故事与凝重的历史感并重。有赖编剧对那段党史和军史的准确拿捏,对西北风土人情的熟悉了解,最终艰难地创作出这一独特的剧本。
“传奇”作用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使得剧中人物的情感更加浓烈饱满,产生出强烈的戏剧张力,故事更加曲折跌宕、更加引人入胜,大大增加了全剧的观赏性。如“阿芙乐尔”兵暴,三爬廖家寨,三气赤发鬼等等。
本剧人物众多,其中不乏新的人物形象,如老季、红八爷、李庭云、蒋二郎等,他们使得这一老题材,饱含了新意。演员在表演上,要求真情实感,质朴直接,尽量做到非戏剧化,非程式化的表演,就是“拙”一些。
摄影追求平实、大气。注重运动,与灯光共同营造出凝重的氛围。角度避免刁钻,以平视为主,构图稳重,不刻意渲染。美术部门在全力还原当地风土人情的同时,注意了色彩的运用,把握好质朴写实的总体风格。本剧的场景众多,但以表现西北、尤其是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为最主要任务,这也是本剧区别于其他电视剧的地方。化服道置景多参照历史资料,统一在全片的美学风格中,坚持有设计地创作。坚决避免出现与历史不符“张冠李戴”的现象。
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不论是题材,还是制作,对我们大多数创作者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创作实践。
(作者系珠江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本剧导演)





一个人的世界就那么大,一个人来了一个人就要离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5-19 01:04 , Processed in 0.06846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