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111|回复: 0

罪途2之救赎代价 电影 剧评 人心 2018-5-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9 22: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罪途2之救赎代价 电影 剧评  人心   
这个状态非常有趣,令我想到“终将归于黑暗的眼睛,无论多么光彩照人,也不过是一面充满哀怨的镜子”。从对恶行的反应中,我们其实是在审视自己。从社会道德的角度,研究生能意识到自己的兴奋是错误;但是没有兴奋,他又如何意识到自己和犯罪者——甚至是我们与犯罪者之间——也仅仅只是隔着一道毫无阻拦的河流呢?      葛罗斯理论中,性侵的动机来源于权利与表达。如果将研究生视作潜在犯人,那么他当年因为暴行而唤起的恰好是对权利的控制欲、对愤怒的表达欲及对性的渴望。影片并没有对这一心态进行深入描写——又或许只是某种巧合造就的特殊心理独白展现(这对于观众而言是无法推测的)——但是正是这种轻描淡写的表演令我联想到他的成长状态,又是符合这种情况的。       青春期时代,在王超的阴影下,在教导主任的控制中,如普通人的青春一样,研究生内心中应该是不自觉地充斥着暴力、愤怒、渴望、恐惧等种种情绪。尽管弗洛伊德的性诱惑论是失败的,但是他提出了Repression(潜抑)的概念:被性诱发的情绪,对于诱发人而言是理性所不被允许的,而这一限制来源于道德与教养。研究生的情况很明显与之符合,这也使得他具备了从精神上成为犯罪者的条件。       我们无从判断他在影片中展现的自我厌恶来源于对“渴望”的控制,还是对“控制”的渴望;又或者两者皆有。但是事实上,这种不可能也不被允许发泄的情绪,使得他渴望追求真相,渴望理解罪犯。       理解犯罪的意义是什么——是成为犯罪者本身吗?恰恰与之相反,尝试理解犯罪者的人更多地变成了那面映射“恶”的镜子。挣扎着、痛苦着、不被理解、不被宽容,这才使得他们变得哀怨,变得恐惧自己,变得憎恶人类。尽管如此,镜子还是要忠实地反应出“恶”的一切,这样才能让内在及外在的“恶”被迫收敛。       故事中对于恶行“无知”的王超,和对于恶行“渴求”的研究生,实际都是过去的受害者。自始至终,他们都无法得到来自“善”的宽容。在此基础上,周新雪、校医,成年的人们,都一定无法和自己的灵魂和解。这些本应该是“他们”不应承受的折磨。这也是存在于我们认知里、单纯美好的校园生活中不应该出现的罪恶。       这部影片让我惊讶的正是这一点——       这是一部勇于反应校园之恶的作品,仿佛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镜子一般。


来自豆瓣App




一个人的世界就那么大,一个人来了一个人就要离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5-3 21:40 , Processed in 0.05119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