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148|回复: 0

《垫底辣妹 》:我们为什么努力着 2016-10-2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0 12: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垫底辣妹 》:我们为什么努力着



        看完这部电影时,我的心里只有一句话“为什么不在我中学时代上映?”,可也只是想想罢了。
        这真的是一部看似大同小异的励志鸡汤,但实则却可以引发我们深思的故事,更不用说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实”。故事的主人公沙耶加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实现逆袭,考上名校庆应大学。看过后的大部分人应该会想“只要我努力,就可以有无限的可能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积极的暗示的确会让人更奋进,从而成就更好的自己。然而如果不注意的话,在电影里坪田老师反复告诉送孩子来补习班的家长“永远不要说‘这孩子是个好孩子,只要想就可以的’,如果没有成功,他只会更加绝望”,因而积极的暗示进入极端或绝对的地步时,物极必反,或许会有意料之外的后果。这是我在电影中看到的一点。
        除此之外,观影时,更多的我看到了几组有着冲突倾向的人事(坪田先生和西村老师,沙耶加妈妈和爸爸,沙耶加和弟弟龙太)及一个相当于贯穿全片的问题。
        整部剧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坪田先生和西村老师的会面,从我的观影角度和认知看,这几乎算是全片思想的高潮。人物设定上看,坪田老师虽然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孩子们交心,但是资历浅,经验不足;相反的,西村老师虽然资历深,经验丰富,是个很正经的老师,却过于严苛且说话随意刻薄。所以,我相信每个人都曾希望有个坪田老师和西村老师优点结合的老师出现,帮助自己。两者之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坪田老师,一个老师容易改变的是对学生的态度,至少时间会帮他找到正确的方向(就如电影中西村老师最后的态度),而不容改变的是这个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思想。
       “我知道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挑战。”
       “就算有去学习了的学生,不行的就是不行。”
       “西村老师。我认为没有不行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
       “那么像你那样的想法,有考上庆应大学的学生吗?”
       “很快就有的,因为有沙耶加的出现。”
       “像那样的渣子是绝对不可能的。”
       “沙耶加不是什么渣子,她是存在着无限可能性非常优秀的女生。所以请不要这样。被说成是渣子的学生,会真的以为自己就是那样子,可能会变得无法再相信自己。我也是这样。”......
        以上是会面时的谈话。可以清楚看到的是两位老师思想的剧烈碰撞。因为被称作“渣子”而深受体会的坪田老师告诉自己,不要做那样伤害别人的人。在一代代的兴起,包括我这一代在内,肯定都曾坚定的告诉自己“长大后不要成为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然而不知不觉中,一切都在改变,真正做到的少之又少。而坪田老师在这其中就是成功的那个人。仔细揣摩的话,坪田老师的教学方式并不是简单的鼓励式或者快乐式教育,他其实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会学生们的心理,不自觉却很巧妙的运用了心理学中的知识教育着学生们。他说的每句话,都可以改变大家过去的看法。这其实是当今中国教育界内最缺失的东西,因为鲜有问津,因为过来人(包括我)都以为只有应试教育才能适应进入大学前的所有事。这样讲,又让我忍不住想说说   我们的教育。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但是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教育是有问题的(我无意冒犯 )。就在高考前(包括高考),我们接收的教育都是应试倾向(小学到高中),大部分孩子在这12年期间思维的活跃性或者创造性被压抑束缚着,或许从前他们面对一个问题还能说出最纯粹的本质或者由此引发极具创新性的想法,但12年后,大多数已经或多或少走不出思维的限制范围,灵活性匮乏——在这个时候进入大学,突如其来的就是素质教育倾向的环境,这之中的对接生硬且参差不齐,要有转变是有一定困难的事。或许大多数父母都曾这样说过“你以前脑子不是鬼点子很多吗?现在怎么什么都想不出来了?”,一个人从孩童成长到大人,公认的是气质的沉淀,以为稳重自持是成熟的表现,而事实上,他们大多是因为无其他“异想天开”可想。所以像坪田老师这样发现每个孩子身上被隐藏的闪光点,才真正是每个老师应该学会的,也是现今教育体制应当注意到的。
       此外,关于那个几乎贯穿整个影片的问题是“我们为了什么努力?”。
       在几年前曾经畅销《你在为谁读书》,用五个孩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家都不言而喻的答案“你在为自己读书”。直到我在看这部电影前,我都是从心里赞同这句话的。当坪田老师告诉沙耶加“你曾说,我改变了你的人生,我觉得正是你奋斗的样子,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以及沙耶加的那句“我想像老师一样,为别人的未来拼命努力”,让我开始想我们的努力会为别人带来的不同。我们为什么努力着呢?为自己,这是从“人都是个体存在”来说的;然而现实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他人有联系。比如我们告诉自己要努力,不管因为什么理由,肯定至少有一条关于父母的,或许是“不要辜负父母的期望和爱”,也有可能是“我一定要早点离开他们身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你看,我们也在为了除自己外的人事努力着。
        这部电影可以当做学渣奋斗史来看,更多的,我觉得它值得被当做启示录般来看,有许多值得发掘和深思的地方。   

一个人的世界就那么大,一个人来了一个人就要离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6-26 10:03 , Processed in 0.07037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