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225|回复: 0

《师父》:人人都很贼 于是最不贼的那个人死了

[复制链接]

2230

主题

0

回帖

780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09
发表于 2015-12-15 21: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5年12月15日 10:5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董铭

对于徐浩峰来说,挂名《一代宗师》的效果,就像是某个南方小门派,终于在津门的热闹地界打出了名气。有了名头再上校场,才能博得闲人们的围观和喝彩,《师父》的一切由头,传功、授踢武馆,为的不正是扬名立万、开枝散叶吗。但这只是明面上的气派,挂在嘴上的规矩,里子却是龌龊和阴谋,武行里没有人想被分了蛋糕,外人不行,军阀不行,科技也不行,这才是时代的悲哀。

《师父》里其实没有真正的师父,开馆授徒者皆有私心,功夫不教全,把看家本事都带到棺材里去了,武行哪有不没落的道理?金士杰饰演的郑老爷子早就明白这规律,与其相信徒弟,还不如相信大洋马。徐浩峰从一开始就不是在拍“武侠片”,而是“武林片”,准确地说是清末民初,兵荒马乱,行将没落的旧武林。什么“街面上不亮铁器”,最后还不是满街追着打,和上海滩的斧头帮差不多少。从《逝去的武林》的口述开始,徐浩峰就擅长讲规矩,武行里的人拼命要守住规矩,可是时代变了,武功再高,还是抵不过一颗子弹。《道士下山》(徐浩峰原著)虽说是被陈凯歌拍糟了,可郭富城死在枪下还是这个理;《镖门》(徐浩峰编剧)里同样如此,老规矩不断遭到新挑战,科学技术和新观念的挑战。新的规矩是掌握枪杆的人来订,军阀对于老规矩的破坏程度,甚至超过了德先生赛先生,盖因当年不入流的小徒弟,如今成了佩枪的副官,有枪就能取代老师父,还用胶片给你拍下来,连翻盘狡辩的机会都不给。被打清醒的金士杰急流勇退,不甘心遭压服的蒋雯丽们苟延残喘,可上无政府,下无贤士,武行最后靠的还是阴谋诡计。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部影片里的人几乎都很贼。最不贼的那个年轻人,却死了。在广州来的陈师父眼中,这个送上门的徒弟,就和餐馆里买来的媳妇一样,只是一个敷衍外人的幌子。这份私心和世故,与郑老爷子的心思一拍即合。授本地徒,踢本地馆,最后牺牲徒弟成就师父的布局,顾全了所有人的脸面,又岂是一个脚夫小伙子能明白的。徐浩峰没有深入耿良辰的心境,他对师娘的起意也没有发展,与其说是忙于练功,还不如说是转向了茶汤妹。这其中的情感转合是缺失的,对宋的“硬气”也没有足够的铺垫,他对脚帮的回归,更像是一种津门市井的故乡情,底层劳动者的守土秉性,与师门无关。

其实整部影片在情感上都有种孤立感,“什么也不能对她说,只能一夜一夜地睡她”,宋佳只有在说到卖掉的孩子时,才有点发自内心的温情存在,大部分时间她还是像个王家卫电影的副本,撤掉了升格和虚焦,那只烟架和那身旗袍,也就是迷惑徒弟这样精力充沛的小伙儿。师父与徒弟之间,师父与师娘之间,关系随着时间悄然变化,徐浩峰比起《倭寇的踪迹》时又有了改进,照顾观众拍出来这种变化,甚至还偶尔卖个萌,弄成了民国剧的俗套。但是这两层关系里,总有放不下的说教存在,这也让廖凡的表演半遮半掩,人物显得外强中干,首鼠两端,纵然最后良心发现,也得不到观众的同情。

说白了还是陈师父不够老,没有到非得找传人的年纪,也未达郑老爷那种苦心维系名誉的地位。所以他即便欣赏徒弟的天赋,也不愿改变初衷,更不打算与“一夜一夜睡”的她长相厮守,宁愿在武行的追击下落荒而逃,什么开宗立派都抛之脑后。在徐浩峰的小说和实录中,总是有“唐师”、“尚师”等师父出场,他们也并未对单个徒弟投入多大的情感,往往是看中徒弟有缘就教下去,三五年“这功夫就成了”,飘然而去,剩下徒弟靠自己的造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话,并非发自内心,更像是维持社团运转的规矩,定下来让人去遵守的,搁在《师父》里就成了一种讽刺。这部影片中还有一个明显的“丢失段落”,相信是徐浩峰有意为之——光看着徒弟一家家地踢馆,抱着人家姑娘的大腿不放,咋没见到师父是怎么教的?这可几乎是所有武侠片、成长类型片的必备情节,连《功夫熊猫》里师父都要对阿宝严厉教导,从基本功一步步学起,风雨不歇,点拨悟道,用一种很“燃”的情绪来完成磨练,赢得师父在远景的颌首暗许。但是徐浩峰拍了徒弟练桩,师父砸桩,对整个学习进度却一笔带过。入门,传诀,讲解,拆招都没有,也只有古龙的小说才会忽略这些,突然就变成了叶开式的高手。《师父》的反类型处理造成了一种逻辑上的不自洽,这最后能踢馆成功,若非是徒弟天分太高,就是对手太烂,集体放水,配合了蒋雯丽的“黄雀在后”。

金士杰退场后,蒋雯丽转到台前,满嘴的“金句”,既是徐浩峰小说带出的多年习惯,也是王家卫《一代宗师》的嫁接。作为一个极具符号化的“守墓人”,蒋雯丽一副抱肩的气势镇住了场子,但终归是没有底气,周边一群面目模糊的掌门人,只能充当谋杀栽赃的伪证人。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武林,当然不会有“整合了八卦,形意,促成了中华武士会,北拳南下”的豪迈,陈识即便留下来开馆授徒,也不过多了家街边的店面罢了。行情如此不济,年轻人都不来学武,政府军阀再断了金援,剩下来就只有路演式的“兵器秀”了。

徐浩峰凭借《师父》拿到了金马奖的最佳动作设计,也算是完成了他从“文人”到“武人”的过渡。大家都在夸此片的动作写实,不吊威压,电光火石,一击而退,但并非所有的场面都如此凌厉,譬如用长竹竿打群盗那场戏,就很像香港武侠片。李连杰在《黄飞鸿》里打得比廖凡还干脆,在拳脚上刘家良、元奎等人的挖掘和发明早在徐浩峰之前,各种招式拆演更到位,片中陈观泰的出场也默认了这份传承。《师父》给观众带来的凌厉感,剪辑的营造功不可没,更何况片中的比武以兵刃器械为主,不起脚,不演套路,只需短镜头对关键一击来个特写,对手应声而倒,就足以说明杀伤力。这让我想起了连恩·尼桑主演的《飓风营救》,虽是西式动作片,但那种手起刀落的节奏快感,靠这种剪辑也能让不会功夫的大叔成为大侠。廖凡一路杀过去时,八斩刀在每个人身上也就划了一下,长达二十分钟的巷战,作为整个影片的高潮,同时也是各家独门绝技的广告。这种演示效果很像《卧虎藏龙》里的那场天井对决,以一刀(剑)对阵十八般兵刃,蒋雯丽在巷尾一坐,还多了份仪式感。狭窄、逼仄的杨柳青石巷里,三尖两刃、戟、战身刀这样的长兵器,当然没有小臂长短的八斩刀来得灵活,廖凡唯一的劲敌,大概只有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戴立忍(帅呆了)了。子午鸳鸯钺貌似顺手,要练成八卦门董海川那样的大宗师也颇难,廖凡得手后夸了一句,算是给津门同行留了个面子。毕竟升级了装备才能打通关,那些拦他的武林人士也适可而止,无仇无怨何必以命相搏,挂了彩就势一躺。蒋大姐张口闭口的规矩,其实也是多少年来为了面子,绞尽脑汁琢磨出来的台阶话,那些所谓气节也只有傻愣的徒弟才会去死守。

颇为讽刺的是,虽说绝技等身,这群武林名宿却对银幕上虚构的《火烧红莲寺》津津有味。徐浩峰此处又耍了个资深影迷的考据趣味,让这些失去地位和传承的师父们,把对武术的期望寄托在了胶片做出的“掌心雷”上,这也是拜西洋的科技特效所赐。如此看来,踢馆比武时的激烈也好,滑稽也罢,都不过是事先喧哗的一场秀,就如同今天的炒作,有文人来报道著书,有影人来拍片放映,就有了关注度和人气,“上面”也会来支持国术,武林的未来也就有了重振的希望。少他几个师父徒弟又何妨?规矩啥的,还可以再订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5-2 06:14 , Processed in 0.05526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