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283|回复: 0

七绝 中秋月

[复制链接]

3696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17
发表于 2018-11-16 18: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七绝 中秋月

作者: 微义春秋



中秋入夜一城凉,半是西风半桂香。
多少相思明月里,殷殷难寄忆如霜。

点评

中秋,即中秋节。中秋节与月亮,分别开来,都是古代诗人词家乐于书写的对象。中秋节又称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故写中秋之作,几乎无有不及月与月光者。中秋节还有女儿节或团圆节的别称,令人奇怪的是,古代众多与中秋节相关诗歌,歌咏团圆的篇章却并不多见,因不能团圆的而生的思忆与感慨,反倒成为这类诗歌的永恒主题。

这首七绝以《中秋月》命名,并没有从正面描写月光,而是以月光普照为背景,直接抒发了莫名的忆念之情。古代中秋节诗歌书写思念,无论征夫思妇,还是父母兄弟,或是家乡,或是朋友等,总会有具体的思念对象,这首诗却没有点出,因而,并不知作者所忆者为何人何物。

具体而言,第一句和第三名分别点出题中的“中秋”和“月”,扣题甚紧。首句从触觉入手写秋凉,城市不过是寄身之场所;次句侧重嗅觉,写桂花之香气,秋风不过是送香之媒介。前两句渲染环境,第三句宕开一笔,阑入相思之情。秋风飘送桂香,凉风与桂树,均贴近地面空间,“明月里”,则引入视觉的角度,有充盈宇宙上下的空间感,而充盈如此广阔空间的,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相思”之情。结句“殷殷难寄忆如霜”,因为相思充盈天地,无色无形,难以为寄,故“忆如霜”,以具体可感的冰凉的“霜”,摹状与上句中“相思”一样无形无色的“思忆”,既照应了首句的“凉”,也写出因思念而带来的冷寂之感。我国地大物博,中秋时节是否有霜,要看在哪个地域。若取“明月如霜”之意,因月光而念及寒霜,随手拈来为喻,倒也未尝不可。

可以说,写作此诗,并没有少费作者匠心,但以“好诗”的标准来衡量,似乎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整体上看,每句前两字均可有可无,给人凑字印象,当删。首句“中秋入夜”的搭配比较生硬,次句略平,第三句太熟,第四句的比喻欠通。“忆”是一种动作,至少是心理活动,而“霜”是名词,此处用明喻,给本体与喻体强行派上相似性,似乎有点粗暴与隔膜,除非“如霜”是个人名。





(来源:中国诗歌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3-29 20:54 , Processed in 0.02984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