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211|回复: 0

摄影师阿拉·古勒去世 生前被誉为“伊斯坦布尔之眼”

[复制链接]

2230

主题

0

回帖

780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09
发表于 2018-10-22 17: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摄影师阿拉·古勒去世 生前被誉为“伊斯坦布尔之眼”
2018年10月22日 09:54:44
来源:新京报网


新京报讯(记者萧轶)据BBC报道,当地时间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土耳其摄影家、被誉为“伊斯坦布尔之眼”的阿拉·古勒(Ara Güler),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90岁。在今年8月16日,阿拉·古勒九十岁生日之际,以他名字命名的Ara Güler博物馆在伊斯坦布尔设立。
阿拉·古勒是土耳其最知名的摄影师,也是第一位成为被美国杂志摄影师协会(ASMP)会员的土耳其人。此外,1962年,他获得德国“徕卡大师”奖;在1968年英国出版的《英国摄影年鉴》中,阿拉·古勒被评为“世界七大摄影师之一”。
阿拉·古勒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最喜欢的摄影师,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中的大量图片就来自于阿拉·古勒。在帕慕克看来,“阿拉·古勒最伟大的成就,是为上百万的人保存了这个城市丰富而诗意的视觉记忆。每次我细细观看古勒的伊斯坦布尔照片时,我都会有一种奔回书桌去书写这个城市的冲动。”
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称他是“土耳其摄影艺术界最伟大的名字之一。除了他留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摄影作品之外,我们将永远铭记阿拉·古勒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对于阿拉·古勒的逝世,埃尔多安说道:“伟大的艺术家继续通过他们留下的作品来生活。”他的葬礼计划在星期六举行。
  土耳其的视觉编年史家
1928年8月16日,阿拉·古勒出生于伊斯坦布尔的基督教亚美尼亚家庭。他的父亲经营一家药店,但拥有很多艺术界的朋友,让阿拉·古勒从小就跟艺术界有了很深的交往,这也鼓励了他向艺术行业发展的兴趣。在年轻时代,他希望成为一名编剧,这样就可以借助父亲电影界的朋友一起合作拍摄电影了。阿拉·古勒曾在现代土耳其戏剧创始人Muhsin Ertuğrul的指导下,学习过一段时间的戏剧专业,在电影制片厂工作不久后,阿拉·古勒放弃了电影业,转向了新闻行业。
1950年,阿拉·古勒在土耳其报纸Yeni Istanbul 担任摄影记者,并在伊斯坦布尔大学学习经济学。后来,他跳槽到另一家报纸Hürriyet 担任摄影师。1958年,美国杂志公司Time-Life 在土耳其开设了分部,阿拉·古勒成为Time-Life 的首席记者,是该杂志的第一位近东记者。1961年,完成兵役后,又转任土耳其杂志Hayat担任其摄影部门负责人。同时,他也为其他国际媒体提供摄影作品。大约在这个时候,他与“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成为了好朋友,并加入了玛格南图片社。
早在20世纪60年代,阿拉·古勒就前往肯尼亚、新几内亚、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哈萨克斯坦、伊朗和土耳其其他城市等国家进行摄影任务。他的摄影作品也被当时的著名作家当做插图来使用,并在世界各地的摄影展中获得展出邀请,同时也刊登在各种国际杂志上。1968年,他的作品已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德国科隆Photokina博览会上展出。两年后,他在德国出版了自己的摄影专辑《Türkei》。此外,1975年,阿拉·古勒还指导了一部以一战期间把土耳其卷入战场的德国巡洋舰为主题的纪录片《英雄的终结》。
20世纪70年代,阿拉·古勒还采访了大量的艺术家和政治家,他采访和拍摄的艺术家有巴勃罗·毕加索、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马克·夏加尔、萨尔瓦多·达利等人,作家学者有约翰·伯格、伯特兰·罗素等人,摄影师有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伊莫金·坎宁安等人,歌唱家有玛丽亚·卡拉斯等人,政治家有温斯顿·丘吉尔、威利·勃兰特、英迪拉·甘地等人。
他的作品被法国国家图书馆、纽约乔治·伊斯曼博物馆、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等国际博物馆所收藏。早在1962年,阿拉·古勒就已是“徕卡大师奖”得主,之后获颁的荣誉包括土耳其的“世纪摄影师”、“文化艺术大奖”,法国的“国家荣誉勋章”以及美国的“露西终生成就奖”,并于2009年获得土耳其文化艺术大奖。编著有《生活在土耳其》等多部摄影作品。
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代里,阿拉·古勒的摄影为伊斯坦布尔不断消逝的城市生活做了大量的保存工作了。他花费了大量的人生,去寻求记录“失落的伊斯坦布尔”。并认为那段逝去的伊斯坦布尔岁月早已不为当下的年轻人所知了。“他们所知道的是伊斯坦布尔的垃圾,”他说,“这个城市的诗意、浪漫和审美方面都已经迷失了。我理解伊斯坦布尔的气味。伊斯坦布尔成了我的主题,因为我出生在这里,在这里长大并且非常了解这个地方。但我所知道的伟大文化已经消失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阿拉·古勒的作品注入了伊斯坦布尔独特的“呼愁”气质,认为他的摄影作品比任何其他摄影师更为精准地捕捉到伊斯坦布尔的城市灵魂,他也因用黑白的摄影作品呈现了伊斯坦布尔的独特形象而赢得了国际声誉。在阿拉·古勒自己看来,“我摄影作品最重要的元素便是人的存在,提供有关人的记忆,特别是他们的生活及遭遇。”他自称是“视觉历史学家”,也因此被称为土耳其的“视觉编年史家”。
  帕慕克最爱的摄影师
实际上,由台湾摄影师阮义忠创办的《摄影家》杂志早在1994年6月号上,就专门介绍过土耳其摄影家阿拉·古勒。然而,阿拉·古勒的名声依旧只存在于摄影界。很多中国读者知道阿拉·古勒,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
在《伊斯坦布尔》一书中,帕慕克选用的照片也大部分是阿拉·古勒的摄影作品。他甚至说“挑选这些照片使我重温了写这本书时经历的激动与困惑。”帕慕克以文字记录伊斯坦布尔,阿拉·古勒则以镜头记录下伊斯坦布尔曾经的记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伊斯坦布尔——大街、便道、店铺和脏兮兮的废弃工厂,船只、马车、巴士、云霭、私人及公共出租车、楼房、大桥、烟囱、薄雾和人,还有藏在这些下面很难一眼看透的灵魂——没有哪儿的伊斯坦布尔能比在阿拉·古勒的照片里保存、记录和保护得更好了。”
出生于1952年的奥尔罕·帕慕克,在儿时就与摄影师阿拉·古勒认识。在帕慕克十多岁的时候,由于阿拉·古勒拍摄的照片发表在帕慕克姨父担任主管兼首席作家的《生活》(Hayat)周刊上,从那时起,帕慕克就不断听说了很多关于阿拉·古勒的故事。
甚至,帕慕克认为:“因为被阿拉•古勒拍照,让我感到自己将作为作家载入史册不被遗忘。”那是在1994年夏天,阿拉·古勒第一次走进帕慕克的家里,为法国《世界报》副刊封面拍摄帕慕克。42岁的帕慕克因为这次拍摄,他对自己说道:“这下我真的是作家了。”
在帕慕克看来,阿拉·古勒的摄影与其他的土耳其摄影师完全不同:“20世纪50年代,为城市拍摄了最好照片的阿拉·古勒,开始用相机记录伊斯坦布尔的日常生活、一个城市的苏醒、小店铺、手艺人、司机、小贩、渔民。在那之前,伊斯坦布尔人的人性状态很少自动地进入照片。”
所以,在2002年,帕慕克开始为《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收集一些自己没有拍摄到的照片时,拜访的第一个人就是阿拉·古勒。“古勒的伊斯坦布尔照片提醒我,这座城市已历经多少的沧桑巨变,同时又有多少仍然亘古长存。”帕慕克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也看到了秩序、纪律及权威的观念与因贫穷而生的无序无助、技术匮乏之间的对立。这些是古勒许多伊斯坦布尔照片的核心要素。”
奥尔罕·帕慕克作品珍藏纪念版:《我的名字叫红》《新人生》《白色城堡》《别样的色彩》《雪》五本随后上市,其余作品的珍藏版也在筹备中。另两部与帕慕克有关的作品,《纯真的物件》与由奥尔罕·帕慕克作序的《阿拉·古勒的伊斯坦布尔》将在明年推出中文版。
阿拉·古勒的摄影与帕慕克的书写,构成了世界对伊斯坦布尔的想象,都体现了对时代和情感的完美诠释。在《伊斯坦布尔》一书中,帕慕克写道,“奥斯曼帝国瓦解后,世界几乎遗忘了伊斯坦布尔的存在。我出生的城市在她两千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如此贫穷、破败、孤立。她对我而言一直是个废墟之地,充满帝国斜阳的忧伤。”阿拉·古勒借助黑白相见的摄影作品,也勾勒出奥斯曼帝国的余晖和叹息,为土耳其和世界留下了独特的文化乡愁。
据世纪文景透露,由奥尔罕·帕慕克作序的《阿拉·古勒的伊斯坦布尔》(Ara Guler's Istanbul: 40 Years of Photographs)将在明年推出中文版,届时中国读者可以再阿拉·古勒的摄影作品中,与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书写形成文字和图像的双重呼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4-18 11:39 , Processed in 0.06181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