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209|回复: 0

走过浮华 深入废墟 广州日报全媒体全天候有料到 2016-11-08

[复制链接]

694

主题

0

回帖

233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336
发表于 2016-11-8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DC-26 于 2016-11-8 11:18 编辑

走过浮华 深入废墟 广州日报全媒体全天候有料到

2016-11-08 08:19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采访伊拉克战争:最精确预测开战时间

《广州日报》派出记者前往科威特,并准确预测战争爆发时间,可谓“独领风骚”。

2003年3月20日,《广州日报》刊出特派记者专稿,主题为“美军向记者泄露开战时间?”副题为“科威特传言战争将于当地时间20日凌晨6时(北京时间20日上午11时)爆发”,本报特派记者党建军通过科威特警察的比划、美兵的手势“大胆假设”,发回战争爆发时间的现场预测报道。最终证明:《广州日报》的现场预测非常准确,伊战最终爆发于北京时间20日10时30分,与本报预测只差30分钟。

采访利比亚战事:记者钻进卡扎菲藏身洞


本报记者进入卡扎菲最后藏身的水泥洞。


《广州日报》对利比亚战事的采访,舍弃了战事爆发就“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的冒险做法,敏锐地抓住“卡扎菲被捕身亡”的战事转折点的契机,采取“有限参与”报道策略,有效避免了“仓促应战”,把自身劣势转换成了“后天优势”。“卡扎菲被打死”转折点发生之后,本报特派记者毛玉西、李明波与贺涵甫快速抵达现场,先后辗转班加西、米苏拉塔、苏尔特、拜尼沃利德和的黎波里五个战事要地采访。

采访叙利亚危机:地方媒体首“潜”叙利亚

当本报记者出发奔赴利比亚战场时,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正从利比亚转向叙利亚。《广州日报》再次敏锐意识到,叙利亚将取代利比亚,成为下一个国际新闻热点。完成利比亚战事采访之后,本报记者李明波于2011年11月18日成功“潜入”叙利亚,成为中国国内第四家进入叙利亚的中国媒体。

记者回忆:亲历战场 才知和平可贵

自2001年进入广州日报社以来,毛玉西就一直在广州日报国际部工作,他亲历或见证了该部门策划的一系列重磅报道,如今已成为广州日报国际部常务副主任的他,对利比亚战争的印象尤为深刻。

“我们在利比亚最危险的一次经历是在苏尔特。那是最后一座被攻占的卡扎菲据点,也是战争中损毁最严重的城市,几乎没有一座建筑是完好的。我们在苏尔特采访拍照期间,脚下全都是大量的实弹。当地人说,苏尔特城区周围还可能有大量地雷。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有些后怕。”毛玉西说,“在读者看来,战争离我们很远,但亲历后你才发现,和平是多么可贵。”

废墟上有我

日本地震:挺进生命禁区

2011年3月15日,日本仙台,记者在受海啸严重损毁的仙台港附近。 广州日报记者邵权达 摄


2011年3月11日下午1时,日本附近海域发生9级地震,伤亡惨重,震惊全球。广州日报社当晚即组建一个7人采访小组,一场生死考验的新闻大战随即展开。

这次采访被记者称为“从业以来最严峻的一次采访”。首先,水和食物没有保障,旅店几乎都停业,晚上只能在车上睡。另因汽油供应紧张,车辆只能在市内兜圈。更可怕的是,此时记者距离正在不断爆炸并核辐射扩散的福岛核电站只有100公里。记者直到回国之后,才敢告诉家人去了日本灾区采访。

2011年6月,距离日本大地震3个月。《广州日报》记者又重回日本,对灾区进行回访。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海江田万里、日本内阁新闻发言人四方敬之、日本观光厅厅长沟田宏等接受专访。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社会和国际地位的影响,以及灾后重建的进度和计划等被《广州日报》独家披露。

此外,记者首次进入当时世界上最危险的生命禁区:福岛核电站周围10公里范围内。当记者到达警戒区域时,只见所有的警卫全副戒备,穿戴着口罩和生化防护服。他们看到记者冒险来到福岛核电站,非常吃惊。灾后回访系列报道不仅在华人圈产生了广泛影响,甚至一些美国和英国媒体也加以转载。

2015年4月28日记者采访尼泊尔地震。  广州日报记者邱伟荣 摄  


立体报道:潮爆里约奥运

本报记者和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合影。


8月5日,2016里约奥运会盛大开幕,中国军团广州健儿在奥运会上的表现也吸引着国际传媒的密切关注。作为最早采访奥运会的中国地方媒体,《广州日报》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就派采访团进行现场报道,至今从未缺席,奥运报道的专业性、多样性、可读性,在全国纸媒当中独树一帜。

里约奥运会,广州日报利用长期以来与国际奥委会和国家体育总局保持的密切关系,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拿到了4个国际奥委会官方注册记者证件,是中国地方媒体获得采访证件数量最多的媒体。

里约奥运会,广州日报的多个重头戏采访抢了独家或成为网络转载率最高的稿件,如周婉琪、杨敏在中国代表团的升旗仪式上追击采访旗手——广州仔雷声,饮到“头啖汤”的广州日报记者也随即成为全国媒体在本次升旗仪式的“追星”代表;记者孙嘉晖与广州梦骑行队成员获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接见,并进行了独家专访;精通俄语的记者白志标对传奇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撑竿跳女皇伊辛巴耶娃的追访;记者周婉琪与广州首金得主陈艾森角色互换的“采访”照片也成为经典。

除了“观察式报道”,广州日报创新融合,成为大赛的“参与者”。在里约奥运开幕倒计时20天这一天,广州日报奥运采访团,举行了热烈的出征仪式。与此同时,由广州日报发起、组织的广州梦骑行队“五环骑迹”、广州奥运健儿助威团、广州亚博馆体育文化传播团也正式誓师,陆续出发前往里约热内卢。

全球次贷危机大扫描:赴风暴中心 访格林斯潘

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行》,格林斯潘在华盛顿接受记者专访。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随后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演变成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广州日报最早奔赴这场危机中心。

2008年1月下旬,广州日报经济新闻中心的六位资深财经记者,分赴美国华盛顿、波士顿、纽约,英国伦敦和欧洲央行所在地德国法兰克福,采访了30位重量级人物,在春节前后共发表了50多篇稿件。

专访格林斯潘

欧央行为广报“开绿灯”

这50多篇稿件,采访对象包括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局长马丁·费尔德斯坦、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帕里莫、高盛集团的全球副主席罗伯特、投资大师罗杰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等。而这些重头人物和机构,平时只会接受路透社和华尔街日报等欧美主流媒体的采访,广州日报的这组报道,可以说是国内媒体在采访国外新闻界人物上的一次重要突破。

这也是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首次在美国接受中国平面媒体的专访。这篇专访,真实地再现了这位曾经的“最伟大央行行长”被视作次贷危机始作俑者时,对这场危机的看法。而记者手记也为读者展现了格林斯潘的另一面。

一些机构也为广州日报首开先例。时任广州日报财经记者的薛松,在德国法兰克福采访了欧洲央行决策层“六人委员会”成员之一的帕里莫委员。他回忆,此前曾多次发出请求,但欧洲央行的新闻官均在邮件中答复称,世界各国媒体采访欧洲央行的请求太多了,他们无法一一满足。“不过,最终他们还是同意正式接受广州日报的采访。”薛松猜测,当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以及人民币地位的日益增强;第二,就是当时接触的欧洲央行官员和工作人员从未到过中国,这个陌生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度吸引着他们,而广州日报不失时机地充当了这个“最佳桥梁”。“当我们介绍广州日报每日180万份发行量的时候,他们瞪大了惊奇的眼睛,法拉克福总人口也不过65万人。”

留学安全大型专题:采海外学子 警留学安全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国人的眼中国外的教育环境存在种种优势,家长常常觉得,将孩子送出国外,就能最终走上毕业、移民的道路。因此,2009年,当澳大利亚某私立教育集团倒闭、导致近1200名中国学生突然失学的消息传回中国国内时,许多留学家庭震惊了。

为何连学校都会倒闭?学校倒闭之后,这些失学的学生何去何从?他们如何完成学业,甚至是否还能获得签证?学校倒闭在留学最为集中的几个国家中,是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带着千千万万留学生家庭以及有留学意愿的家庭的疑问,广州日报奔赴留学生集中的多个国家,展开深入调查。

“大海捞针”:找到两名失学学生

“这一事件发生后,我们最先想到的是把基本事实弄清楚,其次是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是否普遍。”时任政文中心教育线记者的黄茜,仅仅花了两周时间,便在其中一名失学学生的带领下,来到澳大利亚涉事学校展开调查。

当中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为了解事件始末,当时联系了好几个方面,包括中国驻悉尼和墨尔本使馆教育处、涉事的教育集团及校方、私立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以及失学学生等。”2009年,网络及社交平台远没有现在发达,要跨越重洋寻访当事学生就如大海捞针。“当时只能通过QQ群发这样的‘笨办法’,在同行的群里发、在教育中介的群里发,还发给了多个学校的在校师生。”黄茜如今仍记忆犹新。

当失学学生将其领到已经查封的校舍前时,黄茜的内心受到不小的冲击。“学校已经人去楼空,大门前贴着执法机构的告示。中国的教育体系有‘政府兜底’,真的很难想象学校也会倒闭。”

随后,在深入地与当地留学机构、华人媒体交流的过程中,黄茜了解到许多背后的情况。“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和观念都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别。从事留学教育的不乏私立教育机构,私立企业的逐利本性,很可能使其无视师资和资本的实力,扩张过快,最后倒闭。大部分中国学生希望通过留学而达到移民目的,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

媒体的责任:抹平“信息鸿沟”

最后,事件中的失学学生得到安置,但这次事件带给中国留学家庭的影响却久久未能平息。在此背景下,《广州日报》应读者要求,派出记者奔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几个主要留学目的地国家采访。据了解,这也是国内媒体首次系统地、深入地调查“留学安全”话题。

近年来,中国海外留学人数不断增长,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中国的学生和家长,作为信息不对称的弱势一方,直到现在都没有彻底改变。当海外学校和留学中介向学生和家长描绘留学的美好蓝图时,媒体有责任向他们展示“硬币的另一面”。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谱丝路新语 搭经贸桥梁


2014年7月11日,广州日报海上丝绸之路大型采访活动出发仪式,在黄埔南海神庙举行。 广州日报记者乔军伟 摄  


自汉代起,一条从广东徐闻出海、经马来半岛、穿越马六甲海峡、终至印度的海上航线,悄然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今天,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再次吹响“一带一路”的号角。

2014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的第609个周年纪念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共同主办《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大型采访活动,派出四个采访兵团分别前往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和欧洲,沿着这条祖先用智慧、勇气和生命开辟的航线,踏上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的征程,一路寻访历史遗迹,一路记录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各国商贸、文化交流的“丝路新语”。

而这组采访报道,还有一个重任,就是为准备“扬帆出海”的新一代企业家,献上一个个“临行锦囊”,让他们在开拓“新丝路”的征程中走得更踏实,也更稳当。

记者采写的数十组报道,从外交、文化、商贸、基础建设等层面,全面揭示了海上丝绸之路今日之貌,深度剖析了沿线各国家地区的面貌及经济发展需求。记者面对面采访到的多国驻华领事官员,详细介绍了当地发展规划及重点产业;而已经率先进入“海丝”沿线各国和地区的中国企业家们,也分享了自己在异国他乡开拓的历程,为新一代企业家规避风险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海丝”的许多沿线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原材料优势、地理位置优势或贸易关税优势。比如埃及,与美国、欧盟、中东、非洲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签订了多个双边及多边贸易协议。目前,中国产品销往欧美国家面临高额关税等税费,但在埃及工业区制造的所有埃及产品,不受数量配额或季节配额的限制,可以自由进入多个市场,免除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可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如何优势互补,更好地携手发展,媒体在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养老九日谭》:探全球经验 破养老难题

本报记者在荷兰采访生命公寓创始人。

21世纪,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滚滚而来的“银发潮”提醒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事实:人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一个巨变——人口老龄化。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报告说,到2050年,全球60岁人口将占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并史无前例地超过15岁以下的人口总数。

“老龄化”凶猛,世界各国(地区)老年人的“活法”有哪些?老人的晚年该托付给谁?谁又会为老人的晚年埋单?儿女难以朝夕陪伴,老人的情感又该寄托何方?2015年,广州日报派出强大采访团队兵分数路奔赴日本、美国、丹麦、芬兰、瑞典、挪威、冰岛、德国、法国及荷兰等地进行实地采访,探寻老年人生活状况以及各国(地区)养老业的发展状况。  

这组报道推动的方式亦别出心裁,系列报道名为“海外养老九日谭”,各路记者从图景、路径、邻里、亲情、护理、差异、困惑、趋势、愿景九个维度讲述世界各地的养老故事。

比如,政府和市场如在养老方面分别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北美采访小组记者何道岚认为,美国比较注重市场化,他们的理念是“帮助自助者”。在养老服务的供应上,市场和政府的角色分得很清楚。确实没钱的人,就由政府来兜底,提供满足一般需求的养老保障;如果你有钱,有更高的需求,就花钱买高端的居家或社区服务,甚至专属的定制服务。中西欧采访小组记者汤新颖就指出,德国鼓励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荷兰也是通过社会保险来筹集部分养老金,90%的退休老人有额外的收入,因为他们会买商业保险,也会投资房地产。

通过“圆桌讨论”的形式,各路记者对全球各地的养老模式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为广州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提供了参考。

文:广报记者罗桦琳、秦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5-9 05:31 , Processed in 0.05382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