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211|回复: 0

梁文道:学生会的“官场文化” 不过是我们社会的缩影

[复制链接]

2230

主题

0

回帖

780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09
发表于 2018-10-12 19: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梁文道:学生会的“官场文化” 不过是我们社会的缩影
2018年10月12日 11:29:49
来源:看理想




享受国庆假期之时,你可能尚未注意到这样一桩,说大不大,说小又不小的事件。
一张学生社团的qq群聊天截图被曝光,内容却震惊了不少人。
根据截图内容显示,在学院社团联合会的QQ群里,当有一位低年级学生询问学长开会时间并直接@了他时,却被一位高年级学生社团的干部“教育”道:
另一位干部随后应和:“请各位试用干事以后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说话方式”。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又陆续有网友曝光了自己遭遇过的校园干部“逞官威”等等校园社团内的官僚现象,显然,这已不是“个别事件”。
在网上的诸多讨论中,针对点多聚焦在校园内、学生群体里不应出现这样的官僚作风,或者批判这些学生干部太过自以为是。
但是如果试着退一步,从更广的角度来观察,你可能会发现,学校里的社团组织,学生会里的权力关系,其实只是社会「权力文化」的一处缩影。
中国独特的权力文化
讲述| 梁文道
1
独特的「权力文化」无处不在
前阵子,国内几所高校学生会的“官僚作风”接连被人曝光,不少评论就谈到:这些学生会的干部们年纪轻轻,在一个普通的学校里当了学生会干部,就真以为自己是个大官了,要过一过十足的“官瘾”。
就在国庆放假期间,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又被曝光了这样一位学校社联干部,还闹出了一句“名言”,在网络疯传:杨主席也是你们直接@的吗?!
这件事可能大家都已略有耳闻。没想到过了几天,四川理工学院的学生也反映了一个“社团干部逞官威”的现象。
中秋节期间,四川理工学院的社团成员们被组织部的某副部长要求,要给学生会干部们发送节日祝福短信,当一名新成员给财务部的某位副部长发送短信时,却把副部长的名字给打错了。
结果这位副部长对此非常愤怒,便要求发错名字的成员罚抄自己的名字50遍,还要开大会检讨。
网友@宅之随波逐流微博截图
这些事都引起了网上的纷纷议论,但议论几乎都在针对的,是认为这些学生会干部年纪轻轻,就已经有这么大的官瘾,那将来长大了怎么办;或者,也有人认为这些学生不自量力,在一个小小的“池塘”里,就真以为自己是个大官,很了不得了。
可是,对于这个现象我反而有兴趣的是再往后问一步:
那是否表示,假如这不是学生会的环境,不是某个学生组织,而是一个成人社会里、一个真正的社会上的权力机构,我们就不能够直接在微信群里直接单独@某位主席,或者就不能够把一位部长的名字写错?如果写错了,似乎就是十恶不赦,甚至演变成一个非常严重的作风问题呢?
这让我想起来,我们其实有一套很独特的「权力文化」。
这个概念很有趣,将来有机会我还要和你好好聊一聊,但是今天我先来讲一点——很多时候,我们学校里的这些组织,学生会里的权力关系,其实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为什么能够说它是社会的小小缩影?就是因为,我们的权力文化是无处不在的。
2
那些“大快人心”的反转故事,
正是权力文化的反映
每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都有一套自己的权力文化。
这种权力文化在大的地方有大的反映,在小的地方则有小的反映,但无论是在大的地方还是小的地方,反映出来的结构和倾向其实都非常类似。
举一个例子,现在中国的互联网络也有很多“内容农场”,就是有一些人一天到晚写各种各样的段子,写各种各样的故事帖子,而这些帖子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假的、虚构的,但是却会在网上传得非常火爆。
比如我前阵子也看到了这么一个帖子,帖子的标题叫做“父亲带包煎饼进城看女儿被保安耻笑,老板下楼迎接,保安傻了”,那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呢?
原来,是一位从农村里来的老爸爸,想念在城里工作的女儿了,他的女儿当年很出色,考上了很好的大学,后来就在城里的一家企业工作,据说做得很不错,但这位爸爸还从来没有进过城,探望过女儿的办公环境。于是有天,他就带着女儿的妈妈,精心准备了女儿最喜欢的煎饼,就进城去找女儿了。
当他到了女儿工作的大楼底下,那些保安看这位老人家衣着如此朴素,于是就问他:你来干啥?他回答:我来找某某。这些保安就笑了,你来找某某,她也是你能找的吗?你知道她是谁吗?她是我们的老板,你来干嘛!爸爸说:她真的是我女儿,我是来给她送煎饼的。
可这些保安就死活不让他进。闹到后来甚至还把他推倒在地,几乎要揍他一顿,觉得他是个骗徒,没想到这时候,那位女儿下来了。女儿一下来就喊爸,看到爸爸被保安打到地上了,女儿当然非常生气,就质问保安怎么能如此对待一位老人家,这么干是不是不想活了,随后就把这群保安炒了鱿鱼。
这个故事到了最后,很多人读完可能会觉得皆大欢喜,仗势欺人的保安,这些爪牙们被老板教训了,没想到欺负一个老头,而他的女儿居然正是他们的大老板,真是得罪错人了。
如果你随意看看,会发现这种故事的不同版本在网上几乎到处都是。这些故事其实就说明了我们所拥有的一种独特的权力文化。
美剧《纸牌屋》截图
3
即使是同样的故事结构,
不同国家的权力文化也有了不同呈现
首先,我们从叙事的角度来分析,这其实是一个很经典的「角色错认」的一出闹剧,或者有时候也可以是一出喜剧。
这种闹剧形式,其实在好莱坞电影里,或者欧洲的传统童话故事里,都有很多类似的情节设定。
比如,一位王子微服私巡,大家以为他只是个没来头的年轻小伙子,没想到原来他居然是个王子;或者,一个有钱的大老板,天天混在街头和别人打架,最后没想到原来他是个超级富豪。
这种电影,这种故事,我们其实都看得很多。但是如果仔细比较,你会发现,美国或者欧洲的这些「角色错认」所造成的喜剧故事里,被错认的那个角色,本身就是个很重要的人物,比如他可能是个王子,可能是个国王,可能是个大臣,也可能是个富豪。
俄文1952原版果戈里《钦差大臣》插图
那么我们中国的这种角色错认的故事版本,不同的地方在哪?
不同的地方在于:被错认的角色,本身不一定是个多么重要的人物,但是他/她的某一个特别的亲属关系是个重要人物,于是这个被错认的人,也连带地“被重要”起来了。
那些一开始错认他/她的人,其实就是错认了其背后的亲属关系,于是闹出了笑话。
举一个很有名的剧本的例子,俄罗斯旧俄时代,有一位很有名的大作家——果戈里——写过一部脍炙人口的名剧,在中国几十年来也都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剧本,即叫作《钦差大臣》。
这部剧作讲的就是,有一个年轻小孩在俄罗斯的一处地方旅游,结果不晓得为什么,他居然被人误认为是沙皇派来的钦差大臣,于是周边的人就对他逢迎拍马、不断奉承他,但这都只是因为他们误会了他是钦差大臣,由此闹出了很多笑话。
即使在俄罗斯沙皇年代,被错认的年轻小伙,大家错认也是以为他是钦差大臣,而不是以为他是钦差大臣的儿子,但是,我们中国曾经也有一部很有名的话剧剧本,模仿了《钦差大臣》的结构,但把它做了中国化的处理。
这部剧本就叫《假如我是真的》,它的作者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最有名的剧作家、上海作家——沙叶新。
沙叶新
很不幸的是,沙先生在今年的7月26日去世了。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在网上找到这部剧本。
又或者,如果你运气好,能找到一本80年代的老书,叫做《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这是一本剧本集,其中除了包含《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的剧本、或者说中国第一部后现代喜闹剧之外,还有其他更为严肃的剧本,比如《陈毅市长》,以及刚才我提到的《假如我是真的》。
4
中国社会里的“关系”,
就是特殊的权力文化特征
《假如我是真的》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故事的时间设定在“文革”刚结束时,那个时候很多下乡青年正着急想办法调回城里去工作,不想再待在农村或者农场里了,但是当时政策落实的时间有先后、有缓急,并不是一下子所有知青都能马上回城,那谁能够先回谁得后回,有时候就得看“关系”了。
这个“关系”,就是刚才所说的一种特殊的权力文化。
在这种“关系”的权力文化里,最重要的关系当然就是亲属关系,于是这出戏里的主角,一位年轻小伙子,就假装自己是某位中央首长的儿子,结果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比如,他到某市去看戏,人家以为他是中央首长的孩子,于是他爱看什么戏就看什么戏,当年还有很多外国电影,都不是一般老百姓能看的,必须是“内部”才能当作参考片来看的,但也全都给了这个小伙子看。
地方上的一些官员,也都对他俯首帖耳,甚至对他提出的各种要求,这些官员也都要答应,并想尽办法去满足他,就是因为他们都以为他是某位首长的儿子。
《假如我是真的》电影海报
这部戏到了最后,他当然还是被揭穿了。随后还被很严肃地处理,说他犯法了,冒认别人家的孩子,招摇撞骗以谋取私利。可是有趣的是,当这位年轻人被抓了之后,他回头喊了一句:你们都说我犯罪,我犯错是因为我假装我是某首长的儿子,所以这才是个错误,但假如我是真的呢?
这句话就很有意思了,他说“假如我是真的话,那我就不叫犯罪了,那在这其间一连串的过程里,我凭着我爸爸的关系,你们要奉承我、给我的各种好处,是不是就都不是问题了?!”
5
学生会里发生的一切,
只是我们权力文化的反映而已
这个剧本当年结尾写得很正,当然还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是反对特权,而且利用特权谋私,绝对就是腐败。
《假如我是真的》电影作品截图
但是这个剧本在当年之所以轰动,引起很大的争议,甚至一度被禁演,到了后来还有很多人讨论,是因为大家都觉得一向敢言、最讨厌别人拍马屁、最讨厌知识分子说谎和“瞎表态”、或者昧着良心表态的沙先生,他写这部剧本就和他以往的作品一样,一贯是站在人民的角度,站在老百姓的角度。
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虽然政府是持明确的反对态度,但可能依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使不是在国家机构里,在私人机构中也是一样。
这个情况是什么情况呢?那就是,你的爸爸或者你的妈妈是谁,或者你的子女是谁,就决定了“你是谁”了。
如果你的亲属关系里有重要人物,那你也就是个有身份的人了,人家就该对你好了。
就是在这个情况底下,才会出现《假如我是真的》这样一个假装自己是某个重要人物的孩子的剧本,这正反映了我们这一套独特的权力文化。
美剧《纸牌屋》截图
这与《钦差大臣》里的那个故事非常不同,因为《钦差大臣》的故事里重要的不是“你是谁的孩子”,而是“你本身就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除此之外,《假如我是真的》这个故事,也不像我们在好莱坞电影里看到那类情况,不是说某个人原来是某富豪的儿子,大家之前都欺负他,最后后悔了,而好莱坞电影通常是主角本身就是一位富豪,却不一定非要和富豪扯上什么亲属关系。
所以,我们通过这样很小的细节,就能够看到一个社会底下,它的权力文化的特征究竟是什么。
这么说好像有点说远了,毕竟一开始是在谈学生会的。在我看来,这些学生会事件里起码还只是搞错了组织部部长的名字,而不是搞错学生会主席团或者部长的姐姐妹妹,或者他的女朋友/男朋友的名字,真要到了这个地步,那才真的是更严重了。
所以,现在算很糟吗?其实也还好,它不就只是我们当下社会的一种权力文化的反映而已吗。
日剧《帝一之国》截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4-25 12:47 , Processed in 0.04966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