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181|回复: 0

当中外诗人在讨论迪伦获诺奖时,他们在讨论什么?

[复制链接]

2230

主题

0

回帖

780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09
发表于 2016-10-25 12: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当中外诗人在讨论迪伦获诺奖时,他们在讨论什么?2016年10月24日 18:55
来源:凤凰文化



鲍勃·迪伦
10月24日下午,“凤凰-鼓浪屿诗歌节”系列活动“中外诗人对话:诗与歌”主题对话沙龙在鼓浪屿外图书店举行。树才、廖伟棠、张定浩等人分享的关于诗歌传承的思考。
2016年10月,瑞典文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歌手鲍勃·迪伦。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院、著名诗人树才先生在开场白中介绍了关于本次诺奖颁奖词和近期相关诗歌评论文章对于鲍勃·迪伦的评价,以幽默的话语介绍了鲍勃·迪伦与诺贝尔文学奖之间的关系。
诗人廖伟棠长期关注鲍勃·迪伦的作品。在沙龙中,廖伟棠详细介绍了鲍勃·迪伦的音乐创作历程。尤其是从民谣转向摇滚之后,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而这一转变背后,则是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在这些创作过程中,对于叙事技巧的尝试让人感到惊奇。理解迪伦的作品思路,则有许多的线索和桥梁可以摸索。廖伟棠从迪伦早期的作品到晚期的作品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文学家的思考与笔触来命中时代的精神。廖伟棠还在现场朗诵了自己为鲍勃·迪伦写的致敬诗作《黑雨生命谣》的片段。
诗人张定浩由“诗性”这一概念的翻译谈了诗与歌的关系,尤其是歌曲创作里面的诗性,而不是诗歌中的歌曲性。鲍勃·迪伦拓展了诗歌的边界,也让人看到了更加宽阔的视角。而这次获奖,则扩大了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文体的承载能力。站在迪伦的角度上,不单单是一个歌手,也是一位智者和诗人,正是因为受到很好的现代诗的洗礼,得以在创作中呈现出来的面貌具备了诗与歌的张力。
从印度远道而来的诗人墨普德用中文回应了诗与歌的密切关系。他介绍了在印度的诗歌领域,关于诗与歌的关系也有很多早期的有益探索。在印度,因为语言和流行文化的原因,鲍勃·迪伦一直深受年轻人的欢迎。而在印度,一直存在诗与歌为一体的创作者,但是因为语言原因,并没有得到世界性的认识和认同。在树才先生的提议下,墨普德先生用母语演唱了一首关于雄风的诗歌,高亢悠远的歌声引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来自亚美尼亚的诗人马尔莲娜·加布里扬则在现场用自己的母语亚美尼亚语演唱了一首古老的亚美尼亚民歌。歌声曼妙婉转,虽然有语言的障碍,但是隔不断与现场观众之间的诗意交流。
在观众提问环节,有现场观众在提问中提到,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鲍勃迪伦是符合纯文学如何普及到社会大众的重大命题的,引起了沙龙嘉宾的热烈回应。廖伟棠认为鲍勃·迪伦就是拓宽了文学以及诗歌的边界,让诗性表达得以拓展,这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张定浩则认为迪伦获奖引起的讨论和争议是有价值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个争论的过程本身也值得关注。而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迪伦作品的翻译,更应该从文学性、诗性、文本性等角度深入,而不应该受到仅仅是为了大众普及的押韵翻译所带来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5-28 22:23 , Processed in 0.07044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