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353|回复: 0

即事抒怀 发为浩歌 2018-05-14

[复制链接]

7013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015
发表于 2018-5-14 10: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即事抒怀  发为浩歌

——读道辉诗歌《把大海斟满,一饮而尽》

栏目:品味  作者:曾镇南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这是一首道辉在参加同学聚会后写的诗《把大海斟满,一饮而尽》 ,这也是我认识接触道辉诗歌以来,读到他的一首最好的诗歌,非常痛快淋漓。这首诗歌里的感情、意象及想象,全部能够输送到我的心灵里,读起来没有任何隔阂。诗歌里展现了道辉和他的同学这一代人——比我们晚的、正在走向六十岁这个坎儿的一代人的生活历程,进行了非常有高度的概括,而且几乎每一个诗行、每一个句子,都有道辉固有的风格,但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世俗化了。
  这首写年华流逝的感慨和一代人老去的伤感的诗,确实打动了我。这是雄深壮阔的感慨,要说有一缕伤感情绪的话,那也是伟大的伤感,是有巨大的历史概括力的伤感。诗中写道:“敲吊挂树钟的那只手” “心怦怦跳犹似碗糕粿在跳圆圈”“咸桑树结不出咸桑果” ,等等,读着、读着,我的乡愁确实被搅成一团黏黏稠稠的糯米粥了。当我读到“我们来了,相聚的长袖内挥舞出绕旧镇飞的鹭鸶鸟”时,我的心怦然一动,道辉的诗歌里终于出现“旧镇”了,可能过去出现过我没看到过,虽然我不是旧镇人,但我也要为旧镇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交织着死亡和新生、流逝和积淀的乡土而感谢道辉,感谢这位属于旧镇,也属于新漳浦的诗人。
  我觉得这首诗是道辉艺术上一个很大的变化。他的写法是即事感怀式的,就具体的一件事、一个生活场景的描绘,从中生发出诗情,这是中国传统诗歌的最普遍的写法。虽然他的语言表达是含蓄的曲折的,突发奇想的妙喻和隐喻很多,但并不晦涩。有些异想,如“路分叉我们” ,“白昼也分叉我们” ,“四十吨重的眺望的鲸鱼把我们拱起” ,都是奇崛中见平易,跟道辉过去的诗风有新的发展和变化。读了之后我是能够读懂而且能接受的,相信一般的读者也能够接受和读懂。
  对于一首较长的诗来说,第一节特别重要。如果第一节诗读完后不能把读者吸引住,后面更长的那些诗行也就没法进入读者心灵了。过去我读道辉的诗歌常有这样的感觉,后面那些难懂的、漫长的诗行,看起来就像是陡峭的登山石级一样望不到头,把读者的攀登意兴给吓跑了。这首诗第一节非常好,一下子就把四十多年前那么偏僻的一个地方,一个位于出海口处的小镇——旧镇一所中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在学校里的情景很生动、很概括地写了出来。这一节诗歌的每一行都很有意味,特别像最后那个句子“一只飞得不那么高的小鸟捂着小肚脐眼飞走了” ,这让我想到人们常说的青春像小鸟一样飞走了,但道辉的表达有他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小鸟哪里有肚脐眼?而道辉奇特的想象就是这个小鸟把肚脐眼给捂住了,这个想象是很微妙的。还有,教室课桌上摆的是“蝴蝶结”和“军棋子” ,这些描写都很具体很形象。因此我觉得这节诗含有对生活普遍性的概括,是属于诗歌的概括,诗对生活的概括是非常高度、精炼的,而且是具象的。它概括了校园生活的一角,一群初一学生在操场上跳舞、嬉闹等等,表面写的好像是校园,实际上也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一些情况。
  概括起来说,这首诗把道辉诗歌中闽南生活与历史的元素、现代诗的技巧——特别是新死亡诗派多年来形成的诗的语言运用策略和技法较为均衡地融合在一起了,结果是闽南生活元素更具象化也更亲切了,而传达这种诗景的语言也较为疏荡、透明,又不失奇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4-25 05:55 , Processed in 0.05492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