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173|回复: 0

演绎改革开放的时代交响 2018-04-23

[复制链接]

7013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015
发表于 2018-4-23 11: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演绎改革开放的时代交响
栏目:特别报道  作者:本报记者  范雪娇  来源:中国艺术报


  正在进行的国家大剧院第六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用三十五部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交响乐作品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演绎改革开放的时代交响
  《云南随想》《哈尼印象》《纳西一奇》、云南音诗《火把节》《京华风韵》《炎黄风情》《草原之歌》《南海渔歌》《海霞组曲》“丰收”、《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交响序曲“莲花”、《京剧交响曲》《社戏》《江城子》……9场音乐会、国内9支交响乐团、 22位中国当代作曲家的35部作品,正在进行的国家大剧院第六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在“改革开放40年礼赞——世界语言·中国故事”的主题下,围绕“时代交响”“赤子之心”“时代新声”“不忘初心·致敬经典”等内容,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中国交响乐的盛宴。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交响乐人将西方音乐样式与中国声音相融合,并以多样的题材和丰富的元素为中国交响乐创造了更多的可能,也用音乐记录时代、抒写情怀。在此次演出中,无论演出团体、曲目选择还是参与艺术家,就像40年来中国交响乐发展的一个缩影,诠释着流金岁月、改革春潮。
  中国交响乐创作进入又一个黄金时期
  在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 ,一批扎根中华大地的优秀中国原创交响乐作品集中呈现,作品或展现出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或以音符为画笔描绘祖国大好河山与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或融合了诗词、戏曲、民间音乐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观众领略到包括朱践耳、王西麟、王酩等老一辈作曲家,赵季平、鲍元恺、叶小钢、郭文景、张千一、关峡等在改革开放春风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交响乐中坚力量,以及常平等新生代作曲家在内的作品。
  中国老一辈交响乐先驱以对音乐创作的热爱与执着,为中国交响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许多正值芳华的作曲家们怀揣着理想,热情地投身到创作当中。那些对于观众来说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背后,往往都有着一个个满含赤子之心的创作故事。
  20世纪80年代,正是中国音协名誉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作曲家赵季平音乐创作的蓬勃时期。1983年,赵季平为电影《黄土地》的配乐工作重回陕北采风。赵季平回忆往事,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他感慨地说:“每一次故地重游,喜悦的是当地的经济飞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更好,担忧的是一些原生态音乐的失传。现在的创作环境更为开放和多元,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交响音乐的发展,让艺术在新时期实现新飞跃。 ”
  改革开放后,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为作曲家们提供了有利的创作条件,同时也赋予了作曲家新的使命和责任。“我们需要把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和新生活嫁接起来,让它有新的生命力,把它嫁接到新的审美中来。 ”在作曲家鲍元恺看来,“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了解和尊重,远远高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我们需要借用西方的音乐形式——交响乐来表现中国的故事。在这方面,前辈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做出更地道的音乐。 ”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鲍元恺创作出了《炎黄风情》《京剧交响曲》等一批融合中国音乐元素的交响乐作品,推动交响乐在中国观众中更好地普及开来。
  文学名篇、民族器乐等中国传统文化为新时代中迅速成长的作曲家们提供了更多用交响乐这一音乐形式讲述中国故事的题材。不同地域、民族的风土人情更是为作曲家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和音乐素材。作曲家张千一曾创作《北方森林》 《云南随想》等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品,他说:“ 《云南随想》是我在研究生期间开始构思的。每次去少数民族地区采风,都会亲身感受当地的文化,收集一批新的民歌素材。我和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们都很熟悉,重回采风地的时候,我们会围着火塘唱歌,再续我们之间的情感,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 ”
  36年前,还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作曲家关峡就曾与同学深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那些震撼人心的音乐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把素材融入到之后的创作当中。近些年来,关峡又多次组织带队艺术家到云南红河州进行创作采风。在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上,就演绎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带来的“哈尼交响”系列作品。“文艺创作和交响乐创作已经进入到中国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时期。交响乐行业蒸蒸日上,作曲家们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组织创作、搭建平台,我们需要助推中国优秀交响乐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进入到西方主流音乐文化,与他们进行交流交融、相互激荡,这是中国交响乐的发展目标。 ”关峡说。
  中国交响乐发展更加开放和自信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交响乐持续蓬勃发展,不仅创作成就引人瞩目,交响乐团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的演出乐团中,既有新中国成立初期创办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也有新世纪以来创立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等乐坛新锐,还有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和苏州交响乐团两支新成立的交响乐团。
  “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在这几年是最快的, 4年前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统计全国只有30多个交响乐团,去年再统计已有82个交响乐团,这几年新成立的交响乐团不断涌现。 ”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光宪介绍,新成立的交响乐团在政府的支持力度、资金投入、人员招聘等方面起点都非常高,相关扶持基金的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品涌现出来,而且中国观众对交响乐的接受度也有了明显提升。“比如上海交响乐团,如今几乎不用打广告就一票难求,许多人已经有了欣赏交响乐的习惯。 ”陈光宪说。
  陈光宪同时也是2016年11月成立的苏州交响乐团团长。在本次演出中,这支团龄不到“一岁半”的交响乐团由陈燮阳指挥,演出了《第二交响曲》作品28号、唢呐协奏曲《天乐》作品30号、 《南海渔歌》第一组曲作品17号和《南海渔歌》第二组曲作品17号。它们均为朱践耳创作于改革开放之后的作品,被陈燮阳称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响乐创作发展成就的生动体现” 。苏州交响乐团吸纳了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希腊、摩洛哥、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71位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乐手。从组建、演出、人员招聘、曲目策划等各个方面,都反映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交响乐界日益开放的发展思路。
  赵季平认为,要实现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目标,绝不能只靠一个人,需要有一批优秀的作曲家以及供他们展现自我的平台。陈光宪也表示,作品写完之后放到抽屉里,没有演出机会是很可悲的,“近年来,国家大剧院、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都为中国作曲家的交响乐作品的演出提供了平台,这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带来的” 。
  “近年来中国的交响乐团在世界各地巡演时呈现的中国作品都非常受关注,中国的经济繁荣发展,文化也备受瞩目。我相信对所有艺术家来说,能够呈现本民族的作品是非常自豪的。 ”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作曲家叶小钢看来,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国交响乐的创作水平是比较高的,“如今的关键是下一代人要跟上,不能总是我们几个六十几岁的人顶着。可喜的是,中国新生代作曲家的实力正在慢慢显现出来。数量上来了,总会有好作品” 。人才梯队持续接力,正成为中国交响乐发展的重要音符。
  记者了解到,国家大剧院自2011年起策划创办了“青年作曲家计划” ,面向中国青年作曲家征集和遴选管弦乐作品,为部分优秀作品组织音乐会展演,并向最终评选出的优胜作者颁发奖金、进行作品委约创作,至今已举办了第四期,涌现出了杜薇等一批优秀的青年作曲家。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交响乐正昂首阔步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5-15 20:46 , Processed in 0.06045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