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171|回复: 0

《马利纳》- 并非恐惧吞噬了她的灵魂

[复制链接]

3696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17
发表于 2018-4-19 00: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马利纳》- 并非恐惧吞噬了她的灵魂(作者:JS=ME 来源:豆瓣网)


《马利纳》改编自英博柯·巴赫曼倍受争论的同名自传体小说,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主笔,并找来新德国电影异将韦纳·施罗特执导和法国女星伊萨贝·于佩尔担当主演,强强联手弄出来的东西自然非同寻常。

影片讲述一个奥地利女作家陷入创作困境和与父亲、情人及男友三者复杂的关系之中,最后失去自我并神秘消失的故事。无名女作家与男友马利纳居住在维也纳的一所公寓内,他们的关系表面上看像一对夫妻但实际上却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直到女作家在街上偶遇伊万,一个更年轻的匈牙利人,她无法自拔的爱上了他并认定他是能拯救自己的人,她把所有在马利纳处无法得到的需求全部放在了伊万身上,但这却使他逐渐退缩而选择了别人,最终痛苦的女作家失去了本性。

片中冷静却缺乏活力的马利纳与冲动而敏感的女作家不仅象征着社会中男女两个群体,同时也象征着女人双重个性的两面。当以男性为主的社会(或个性)占据强势时,它对女性(或个性)的同化和驯服就会逐渐使女人本身丧失激情和生存的意义,成为另一方的附属,以至女作家只有当面对镜子时才能知道自己的存在。而最后她的消失不仅象征着个体的胜利,也象征着强势个性对弱势个性的完全占有并最终“谋杀”了女人的本性,导致女性本体异化的结果。

韦纳·施罗特作为风格最独特的新德国电影导演之一,在此片中延续了他一贯的超写实手法。全片以深蓝为主色调构建起一个诡异的幽闭空间,希区柯克式的悬疑配乐和不时出现的古典歌剧唱段总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影片时长125分钟,前一个小时剧情略显拖沓,后一个小时则堪称经典。女作家奇异的梦境能让我想起那部《安娜·卡拉曼佐夫》。大量表现主义风格的光线和人物面部特写,重复增强的蒙太奇以及最后烈焰腾空的场景都是典型的施罗特风格。结尾处利用镜子折射的角度制造出女主角慢慢消失墙中的画面是对电影摄影术最奇妙的展示,奥地利摄影大师艾尔菲·米可斯奇也因此而获得了德国摄影界的最高奖。

于佩尔的表演在此片中达到了她艺术生涯的一个顶峰。就像阿佳尼在《着魔》里令人窒息的疯狂演出一样,她将一个无法满足自己而又受限于现实世界的女人内心的恐慌展露无余。始终生活在童年的阴影之中,无数次梦见父亲对母亲的伤害和责骂,脆弱、偏执、神经质,无理由的歇斯底里,当倍受折磨的她以一种奇异的方式消失时她所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这就是谋杀!”依然足以震撼人心。(ps虽然我不是很喜欢抽烟的女人,但无可否认于佩尔在片中烟不离手的形象很有魅力。:)

《马利纳》获得1991年德国电影最佳长片奖,个人觉得的确是长了点,如果能在前一个小时内去掉部分章节将影片缩减至90-100分钟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5-1 01:49 , Processed in 0.05181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