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107|回复: 0

毛泽东为何亲自交代李德生:劝许世友不要再这样

[复制链接]

3696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17
发表于 2018-2-7 00: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973年5月,空军党委四届五次会议后期,毛主席在他的住地询问空军会议情况后,交代李德生说:“你到南京去一下,听说许世友同志天天喝很多酒,酒喝多了伤肝,你劝劝许世友同志,不要再喝那么多酒了。”
许世友 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一点资讯·于若木基金会,原题:1973年毛主席亲自交代李德生:劝许世友同志少喝酒
许世友向周总理敬酒许世友借酒消愁许世友爱喝酒,历来以久,无可厚非,但此时的他心情很不好,正借酒消愁呢。事情还得从1970年的庐山会议说起,当时林彪为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抛出“设国家的政治纲领和天才理论的理论纲领”。而不少中央委员则是处于对毛主席的朴素感情,对张春桥搞极左的不满,对林彪的阴谋毫不了解等原因,也表示同意毛泽东继续担任国家主席。许世友在会上并没有对设国家主席发言,甚至有人提出给毛主席写信,要求设国家主席,他都没有理睬。他在事关全局的大问题上,是很清醒的,没有中央指示,没有毛主席发话,他是从不乱表态的。8月25日,毛主席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亲自对大家说,我年纪大了,只能当导演,不能当演员。不要让我当国家主席了。许世友当即表示,主席不要讲了,我通了,我回去做其他人的工作。毛泽东还告诉许世友,陈伯达是个坏人。26日下午,在江苏和南京军区小组会上,许世友传达了25日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和毛泽东对他讲的话。讨论中有人提议写封信向毛主席表个态。信里表示一致拥护毛主席关于宪法不设国家主席的决定,并且建议:一是犯错误的人必须向毛主席检讨;二是犯错误的人不能参加中央工作,下放基层;三是这些人也不能参加人大常委会;四是对错误思想要进行批判。信件由许世友签发,送中央办公厅转呈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后来,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偶然知道这个事情,认为应当表态拥护毛主席的决定,也分别写了同样内容的信,分头上送。“九一三”后,不知道怎么搞的,这三封信在林彪那里被清查出来,成了江青、张春桥抓住的把柄了。他们把军队的老将军视为他们搞阴谋活动的障碍,一有机会,就要打击陷害。1972年12月25日,许世友奉命进京。中央派人谈话,问他信上写的“犯错误的人”指的是谁?信件为什么会落到林彪手中?为什么三大军区司令员写的信件内容一样?如果是串联,就是非组织活动。按照江青、张春桥分析的这三个问题,许世友的信,是指着张春桥来的;是故意送给林彪的;是有意串联好的。这可是莫大的“罪名”。他们以庐山写信为由头,整军队的老将军,是他们“抓军队一小撮”的继续。许世友对于张春桥借机小题大做,挟嫌整人,心中十分窝火,常常借酒浇愁,喝上了闷酒。实际情况是,许世友当时已经知道陈伯达是坏人,他在信中说到“犯错误的人”,当然是指陈伯达和其他犯错误的人了。何况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在宪法修改过程中的斗争详情,也不知道张春桥在斗争中扮演的角色,许世友的信怎么可能是指张春桥呢?至于信件为何会落到林彪手中,许世友他们无法回答。而所谓“串连”,后来几经查对,都没有查出证据。对于这三个明显不存在的问题,江青一伙依然抓住不放。许世友被整得病重,住进解放军总医院,还不得不把事情的原委和自己的责任向毛泽东写了检讨。许世友在北京7天,就住了5天医院。毛主席派李德生到南京毛主席对许世友是有感情的。早在1967年武汉“七·二○”事件后,毛主席到了上海,8月17日,他专门派自己的专机,到安徽接许世友到上海谈话,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我们的传家宝,讲不许揪许司令,讲军队要保持稳定,不能自毁长城。后来他还说,许世友是个代表,打倒许世友,其他大军区杨得志、韩先楚、陈锡联都得倒。现在江青、张春桥又抓住一封信不放,逼得许世友在北京发病。这种情况,哪里瞒得过毛泽东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看到江苏省和南京军区的检讨报告,毛泽东全然理解许世友的心情。俗话说闷酒伤身,不宜多喝。毛主席知道李、许二人的关系,觉得派李德生到南京来劝许世友少喝酒,是合适的人选。


毛主席与许世友许世友爱喝酒历来已久其实早从红军时期起,许世友就从不离酒。这位农民出身的“酒神”、“战神”,他的豪饮海量,和他打仗的勇猛顽强,是一样有名的。他“出征前喝壮行酒,胜利后喝庆功酒”。紧张的战争年代,许世友喝酒,是红四方面首长特批的。谁要是不服气,首长们会说:“喝酒你有许世友那么大的海量?打仗你有许世友那么大的胆量?”人们就没有话说了。他一生喝酒从没有对手,从没有喝醉过,以致人称“酒神”。但是许世友也有三不喝:战前布阵不喝,战斗进行中不喝,打败仗不喝。李德生与许世友的不解之缘毛主席为何会派李德生到南京劝许世友少喝酒呢?李德生和许世友,都是大别山贫苦的农家子弟。李德生出生在新县徐家洼,两个村子相近咫尺。许世友比李德生大11岁。红军时期,两人虽然都在红四方面军,只不过李德生在十一师三十二团通信排当战士、班长的时候,许世友已经担任营长、团长、师长、军长了。许世友不认识李德生,李德生却熟知许世友的传奇故事。到了抗美援朝战争之后,1954年4月,十二军从朝鲜回国,驻守浙江省金华、江山,江西省上饶地区,归属南京军区领导。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这才开始熟悉这位小老乡,熟悉这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里面智勇双全的团长、旅长、师长,在朝鲜战场上,纵横驰骋的师长、副军长。许世友同李德生自幼受苦,对党的事业忠贞坚定,对同志诚恳热心,打起仗来勇猛顽强,有许多共同点。但是二人的性格又各具特色。许世友嫉恶如仇,不管是谁,有了缺点和错误,他会不讲情面地严厉批评,批评过后,不计成见,依然坦诚相待。可他那急如烽火的脾气,有时难免出差错,一旦知道批评错了,他会立即改正,虚心认错。李德生坚持原则,同许世友是一样的,但是态度和蔼,待人厚道,不管是谁,有了缺点,他总是在弄清事实后,耐心和你谈心,不发脾气,不扣帽子,让你心服口服。对于别人的批评,他和许世友一样,不计成见,不计方式,即使批评错了,不管是来自上级的,还是下级的,他从不计较。人们总说,李德生度量大,很能够团结人。这两位有共同理想、又有着鲜明的不同个性的人在一起工作,就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碰撞”。1960年,中央军委为了加强江苏条件比较艰苦的苏北。考虑到苏北地区的困难条件,军委总部规定,十二军可以携带铺板和部分营具,带足一至两个月的粮食和柴草,以免到苏北大批采购,增加群众负担。十二军了解到苏北防区,地面黄土裸露,又从浙江带了草皮,准备到苏北铺在营房周围,改善营区环境。还有,十二军在浙江驻了6年,拥政爱民工作做得好,同当地党政机关和领导同志非常融洽。临别时双方互相访问,依依惜别,军、师领导机关也举行了一些告别招待活动。于是有人夸张地说,十二军移防,把当地的大米白面和柴草都带光了,把浙江的地皮(指草皮)都“刮走”了,招待地方请客超过了“三级国宴”。这些说法传到了许世友耳里,他听了非常生气,立即把李德生叫到南京。许世友当面批评说:“你李德生有什么好骄傲的?你有什么了不起?你从哪里来的那么大的胆子?你们到苏北是准备打仗,还是去享受?是你们下面有享乐思想,还是你们军的领导有享乐思想?”听到许司令员劈头盖脸的批评,并不符合事实。李德生头皮发麻,不知怎么回答才好。但是李德生深知许世友的个性特点,在他火头上的时候,不必马上做辩解,不争执顶撞。他不是不讲理的人,是会按照实际情况办事的。许世友训着,李德生忍者,慢慢地许世友火气下去了,回过头来问李德生究竟是怎么回事。李德生如实作了汇报,许世友听后改变了语气说:“部队的实际困难当然要解决。我已经好久没有到苏北去了,我要安排时间到苏北看看。”时隔不久,许世友带领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领导同志到苏北十二军驻地视察,就地解决部队的实际问题。他特意对李德生说:“你们移防时不带那些东西,部队的日子还真的不好过。”他觉得对李德生的批评过分了,他称赞李德生:“没有想到,李德生还有这么一个好脾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5-21 15:15 , Processed in 0.05679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