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173|回复: 0

“沈光耀”和他的战友们:那些挺身而出的年轻人 2018-01-20

[复制链接]

7013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015
发表于 2018-1-20 15: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DC-19 于 2018-1-20 15:09 编辑

“沈光耀”和他的战友们:那些挺身而出的年轻人
2018-01-18 20:35:17

最近大家口中讨论的文化热点,是一部电影,叫《无问西东》,讲述的是几个年轻人,面临残酷挑战成就青春传奇的故事。电影中人物命运各异,迎来观者唏嘘不已。电影是电影,但历史有时也为电影写故事。影片中“沈光耀”的原型,就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最好的编剧是命运,真实的“沈光耀”经历过哪些人生故事呢?
今天的这篇文章,详细挖掘了电影没有能讲述出来的故事,在此与大家分享。
“沈光耀”和他的战友们
作者/马黎
这几天,一部叫《无问西东》的电影刷了屏。影片中的历史和细节,也引来了人们的回忆和考证。
电影剪得有些凌乱,独“西南联大”部分拍得最好。记得其中有一场戏:在教室里,因为雨声太大,教授无奈,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停课赏雨——这也是真实发生的事。写下这四个字的,正是当时西南联大的经济系主任陈岱孙。他终生未娶,被称为“哈佛男神”。

而坐在台下听课的学生——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从清华土木工程系毕业后投笔从戎,参加空军。在一次战斗中,他驾驶的飞机冲向一艘日军的军舰,军舰爆炸,沈光耀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看到这个故事,熟悉中国空军,熟悉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的人,大概都会想到:沈光耀的原型,就是沈崇诲,笕桥航校的三期生,也是飞行教官。


笕桥航校的飞行员,这些年时常出现在热播剧里。


前几年《北平无战事》播出,刘烨演的方孟敖的原型,是解放战争时,两位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俞渤和谢派芬的混搭。
中央航空学校位于杭州笕桥,因“八·一四”空战的首战告捷,以及在抗战中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已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家孙昌建回忆,“杭州笕桥当时最有名的是高志航等‘四大金刚’。除此之外,就是陈怀民、沈崇诲、阎海文被说到的最多了。”
先来说陈怀民。
去年九月播出的《见字如面》第二季里,周迅读了一封信,读着读着就落泪了。


那封信是陈难写给美惠子的——陈难是陈怀民的妹妹,美惠子是日军高桥宪一的妻子。
那年是1937年,四·二九空战。生死关头,陈怀民选择与高桥宪一驾驶的敌机同归于尽。两个女人在同一场战争中失去了亲人,于是陈难隔空提笔写了一封信给美惠子。

“四大金刚”呢?指的是高志航、刘粹刚、李桂丹和乐以琴。


高志航等人共同参加了八十一年前,杭州笕桥上空那场著名的“八·一四”空战。而就在那场战斗后五天,也就是8月19日,沈崇诲牺牲了。

1937年,刘粹刚率队北上支援战斗,
因为天气恶劣及缺乏无线电通讯,
在山西高平迫降时撞上魁星楼,终年24岁
| 沈光耀和沈崇诲
关于沈崇诲的资料和老照片,目前能找到的并不多。
《中国的空军》杂志第12期上,曾刊登过一张沈崇诲的照片,上面印着:与敌同归于尽的空军勇士,沈崇诲遗像。

沈崇诲是1911年生人,父亲曾是民国政府司法院的大法官沈家彝,主持过蒋介石的就职仪式。

1921年,他考入北京成达高等小学,后入天津南开中学。之后,成了一枚清华学霸——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也是运动健将,作为校足球队和棒球队队员,参加了北平、东北地区和全国运动会。
沈崇诲的老同学,清华足球队的队友黄中孚还记得六十年前的一场足球赛:
“有一次与外来的球队决赛,一球将他(沈崇诲)的门牙打落,血流满脸。队长和球员喊他下去,连观众都吼起来了。他因战况紧急,输赢只差十二分钟,频频摇手,毫不迟疑的撑下去,沈兄爱团体而肯牺牲的精神被认为是无与伦比。”
有一张照片,就是沈崇诲在清华大学一次比赛后和同学的合影。他个子很高,双手背在身后,嘴角微扬。这样看起来,王力宏的气质还是比较符合原型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沈崇诲领导各大学学生组织义勇军。1932年7月毕业后,他到绥远工作。同年12月,有感于“强国莫急于空防,吾辈今后自当翱翔碧空,与日寇争一短长,方能雪耻复仇也!”,沈崇诲投考笕桥航校第三期,毕业后曾留校任飞行教官,后调任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中尉分队长。
航校三期生专门出过一本同学纪念册,沈崇诲负责了一部分出版工作,纪念册上面有他写的文章,文笔很好。

可以看到,沈崇诲的“职务”,在总务部,出版股。

沈崇诲请大家做了一番很有情趣的生活“统计”,他这样写:
“既入伍之后,我们又是怎样呢?静则同静,动则同动,生活方面自是刻板,不过在某一方面较前确有点差异;至少说,饭会比以前用得多些,胡子会比以前长得慢些,溜西瓜皮,冲凉水澡,以及其他……现在谈谈固无味也,将来回忆起来,却可以使我们掀髯微笑,这些资料,因此便值得我们设法搜集记载,留作他年鸿爪。”
这一统计,就是九个版的调查。这样的细枝末节,生活琐碎,让人想到金宇澄在《繁花》里的“调查”。

下图一页是三期同学的签名,沈崇诲签在上面竖写的第四排,中偏左。你还能找到乐以琴、谭文等好多英雄。

沈崇诲的墓碑,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航空烈士公墓园里,上刻:沈崇诲,中尉飞行员烈士,湖北武昌人。中央航校三期毕业,任空军二大队九队分队长。1937年8月19日于上海白龙港洋面驾机撞沉日舰,英勇殉国。时年二十七岁,追赠上尉。

那一次的空战是在上海吴淞口,中国空军主动有备地轰炸日本军舰,但当时情报泄露,无功而返。
8月19日晨,沈崇诲再次奉命轰炸敌舰,但他的飞机在攻击日本船舰时座机受损,无法顺利返回基地。此时,他发现了更多敌军目标,于是他加足油门冲向了日本军舰,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样一场牺牲,我们能够描述下来的文字,不过一百来字。
那一刻,27岁的沈崇诲在想什么?在空中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一击?我们已然无从得知,无从感受。
但我想,那句刻在杭州笕桥中央航校校门口的标语,最后的那个感叹号,当时必定冲上了这个热血年轻人的心头——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 还有他们……
“不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而是整个国家都危亡了”……在国家危难的大背景下,《无问西东》里沈光耀牺牲的消息传回家,报信的双胞胎战友是这么对他母亲解释的。

沈崇诲是为祖国献力的其中一份子,他的家国情怀,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综合杭州笕桥醒村爱国馆、南京航空烈士纪念馆的资料显示,在八年全面抗战中,中国有4321位空军将士壮烈牺牲。
值得一提的是,笕桥航校一期生,后来大多都做了航校的教官,是中国空军最重要的中坚力量,也可以说是先驱。而距离1937年7月7日开战不到半年时间,中国损失了100名第一代飞行员。
丁炎,是黄埔军校六期学员,又是笕桥航校第一届的高材生,是我国第一批空军飞行员。以后任侍从室参谋,又曾受训于德国军官执教的庐山军官学校。彼时,蒋介石赠与他亲笔题词的(蒋介石)照片及“军人魂”(短宝剑状)。

丁炎
丁炎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第一期学生生活的回忆》,发表在《中国的空军》第20期上的。他在文章的最后说,他们第一期的学员在他写回忆文章时(约1939年)已经牺牲了三分之一,“谨向死难的同学致最敬礼,并希望后死的同学们加倍努力。”
丁炎这样写,诠释了什么是笕桥精神中的“视死如归、我死国生”。
这样的话语,又让人想起齐邦媛的《巨流河》(吴宇森很想把它拍成电影),还有张大飞写给她哥哥的信——张大飞是笕桥航校第十二期生,后来成为第一批赴美受训的中国飞行员。对于自己的死,他早有准备。

张大飞
在那封绝笔中,张大飞对齐邦媛的哥哥写道:
“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平静。”
“请你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我请地勤的周先生在我死后,把邦媛这些年写的信妥当地寄回给她。这八年来,我写的信是唯一可以寄的家书,她的信是我最大的安慰……以我这必死之身,怎能对她说‘我爱你’呢?我现在休假也去喝酒、去跳舞了,我活了二十六岁,这些人生滋味以前全未尝过。请你委婉劝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后只盼望她一生幸福。”
纪录片《冲天》中,航校十二期学员,当时已经96岁的陈炳靖面对镜头说:“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很多女孩子不懂嘛,不知道你随时会死,可是你的良心知道,你不可以这样。每个人都不敢交朋友。”

笕桥航校的后代,这几十年来陆陆续续从世界各地来到杭州,来到笕桥,寻找父辈的足迹。正如当年的空军军歌《西子姑娘》中周璇所唱的那样:“相思不断笕桥东,几番期待,凝碧望天空”。
本文作者马黎,转载自微信号 xulaoshi608

延伸阅读
不想将他们遗忘,幸而有书可以将我们与历史链接

《抗战老兵口述历史》
刘玉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
2017年8月
本书收录了24名抗战老兵口述当年从军的经历细节。这24名老兵中,有怒江边从死人堆中逃出的余国清,有桂林保卫战中七星岩里逃出的最后一位幸存者黄海潮,有在缅甸为远征军最高指挥官史迪威将军开过车的武彪,有参加过武汉保卫战的战地政工队女兵许良能……通过老兵们的口述,部分还原了桂柳会战、台儿庄战役、老河口大撤退、桂林保卫战以及远征军赴印缅作战的惨烈史实。

《述林1:战争阴云下的年轻人:1931—1945中国往事》
张钧主编 / 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出品
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
2016年10月
《述林1:战争阴云下的年轻人》是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团队采集的非虚构纪实文集,团队成员走访了二十一位中国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及其家属,收录了二十一位老人对抗日战争的点滴回忆。这些世纪老人回忆年轻时代遭遇这场战争时迁徙漂泊、辗转求学、敌后杀敌、远征缅甸、文艺抗敌,用故事和细节勾画出一幅普通民众的抗日战争史。
书中所收录的这些讲述、手记,用故事和细节,为我们提供了触摸那场战争的另一种路径。个人的记忆,呈现的也是一个时代的真实。

《张圣才口述实录》
张圣才 口述 / 泓莹整理
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
2016年5月
本书由民国谍报奇人张圣才先生口述,作家泓莹进行文字整理而成。全书再现了近代中国山河破碎、风云激荡之时,以张圣才为代表的各界人士为国家民族所做的尝试与努力;披露了华侨抗战、谍报工作等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让人清晰地触摸到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福建、上海等地区复杂的政治、军事局面,体会各种政治力量在其间纵横交错的复杂状态,看到历史最为本真的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5-3 20:48 , Processed in 0.05153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