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157|回复: 0

《敦刻尔克》真的非常赞 但它是旷世“神作”?不尽然 2017-09-05

[复制链接]

1943

主题

0

回帖

625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253
发表于 2017-9-5 16: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DC-27 于 2017-9-5 16:42 编辑

“背后的悲壮、感情,我们都能感受得到。唯一感受不到的是,这是敦刻尔克,这是战场。”

《敦刻尔克》真的非常赞 但它是旷世“神作”?不尽然

来源:南方都市报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诺兰除了建立“诺兰出品”这块金字招牌之外,也成功地给世界范围内的商业电影市场做了部分改造。

    克里斯托弗·诺兰,这个名字为9月份内地市场的第一部好莱坞大片——— 《敦刻尔克》赚足关注度。由于中国内地档期比北美等国外市场晚了接近两个月,国内外媒体早就对这部片介绍、讨论了个透,简单而言就是好评如潮,将其称为“神作”的比比皆是。
    《敦刻尔克》是否“神作”,媒体、网民一直在激辩,如此高的话题性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这部影片的优秀。确实 ,70m m 胶 片IMA X、三条叙事线、配乐等都是这部电影为人称道的地方。但要坐实“神作”这一称号,恐怕还差了些。
    《敦刻尔克》讲述的是二战时期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行动。首先,作为历史题材,其结局是确定的;其次,这一题材也早已数次被搬上过大小屏幕。作为好莱坞的明星导演,诺兰如何拍出新意?他选择以生存为切入点。
    南都记者许嘉 实习生曾焜恒
    它更像是一部灾难片
    诺兰曾在不同场合表达过:“《敦刻尔克》不是一部战争片。”果然如此,片中完全没有大型战争场面,甚至连敌军的正面都没有出现过一次。几十万英法士兵被围困在敦刻尔克这个地方,能做什么?用同样讲述这一事件的影片《赎罪》的台词来说就是:“N othing!Just Wait!”
    诺兰着眼于士兵们等待救援、等待回家的过程。从这一点看,《敦刻尔克》更像是一部灾难片。面对纳粹军逐步缩紧包围圈,空军轰炸,以及海面以下神出鬼没的德军潜艇,这数十万人如何求生。
    称之为“灾难”,因为人们在其面前能够做的实在太少。开场不久,德军对沙滩上的盟军进行轰炸,几个士兵拿着枪做着无用的抵抗,其他人能做的只是捂着耳朵趴在地上,等待炸弹落在身旁,期待逃过一劫。轰炸过后,他们继续无止境地等待下去。
    这是没上船的士兵。上了船的士兵也好不到哪去。船舱漏水,被迫弃船。恰好附近有艘船,以为命大得救,岂知马上又被敌机炸毁……一次次的希望,变成一次次的绝望。
    正因如此绝望,才引出了本片的主题:“S urvival isV ictory”,活下来就是胜利。
    片中没“乐”可言,全是“时间”
    全片紧张、绝望的氛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汉斯·季默的配乐。有人笑说其实片中根本没有“乐”可言,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钟表的嘀嗒声、飞机的轰鸣声、警报声等在不断机械重复着。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样的“配乐”,使得观众时刻都处在紧张、压抑的状态中。
    于是有人质疑,是否用了太多这样的配乐,让人如耳鸣一样难受?其实配乐这样安排是十分有“必要”的———用以掩饰剧情的不紧凑。
    诺兰在电影里用了三条线:岸上的1周、海上的1日以及空中的1小时。三条线长度不一,且相差甚远。要在一部电影里面同时讲述清楚这三条线,就必须将其重组、穿插。
    这本是诺兰的一记高招。有些观众看完电影会觉得很闷、很乱,一定程度上是没有看出诺兰在三线叙述上的设计。三条线两两之间是有联系的,其中以海上和空中两条线交汇最多。因此,某些情节会在不同的叙事线以不同角度呈现。
    比如先从空中的角度看三台喷火战斗机飞过,之后又从船上的角度看了一遍。同一件事,空中线给人以准备执行任务的紧张,海上线则让人感受到群众对士兵的信任。两条线各自发展,到最后交汇一起,几乎同时开展。相当于电影中的一个个小彩蛋,不断给观众惊喜。
    画面绝妙,所以要看IMAX版
    虽说是高招,但是诺兰一不小心玩过火——— 太碎片化。
    比如基里安·墨菲饰演的被救空军与马克·里朗斯饰演的船主冲突一段。明明是用时很短的一次冲突,却偏偏插入了飞机坠毁、士兵落水等其他两条线的情节,以至于剧情性被削弱了很多。
    如果一次可以理解为故意设悬念、吸引观众,那么多次如此只能归结为诺兰控制不力,有点为了“三线”而“三线”的意味。也正因如此,剧情被这种叙事手法打散而导致不够紧凑,本来的紧张感、冲突性弱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剧情不够,配乐来凑”。
    除了三线叙事,绝妙的画面也是本片备受关注的地方。可以用亲身经验告诉大家,在IM A X影厅和非IM A X影厅观看本片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本片的大部分镜头,包括空战,都是诺兰用70m m胶片IM A X摄像机拍摄的。虽然全国没几个地方有条件放映,但即便是普通IM A X,其带来的更高清的图像、更大的画幅都能将观影体验提高一个层次。
    不过看得更多、更清晰也让人有了更多疑问———这真的是“战场”吗?
    《敦刻尔克》拍得太干净了!许多人会拿《赎罪》中描述敦刻尔克的那段4分多钟的长镜头与本片比较。在那段长镜头里面,周围凌乱、破烂,辎重随意而散乱地丢弃。
    画面太干净,与历史不一样?
    维基百科上写到,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近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000辆汽车、75,000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000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0,000吨军需物资。
    这么多的军备物资,在诺兰的电影中几乎没有体现出来。描写沙滩的镜头一律干净、有序,就连沙都是平整的。
    至于人呢?《赎罪》中有的在等待,有的在迷茫,有的借歌唱表达希望,有的借喝酒发泄哀愁……除了个别如投海自杀的那个士兵,《敦刻尔克》里像是“千人一面”,每个人都是机械的个体,没有任何情绪,全都在无止境地等待。
    再如德军空袭,原本有序的队伍散开了。轰炸完,就地站起来马上又是一条条整齐的队伍,显得甚是奇怪。
    其有序并无不对。在《赎罪》中有这样列队的场景,还有历史照片显示相同的场景,但也有更多的资料记录的是混乱、拥挤的战地,诺兰展示的画面过于干净、整洁,显然与人们的认知相悖。
    聚焦个体的求生故事
    有传本片为了减少CG特效的使用,但又要呈现蚂蚁般的士兵聚集在沙滩上的场景,特意请了过千临时演员。不说几十万士兵,这上千临时演员有没有呈现出上万士兵的效果呢?答案恐怕见仁见智。
    另外两条线也有着相同问题。空军出动2739架次,片中只有三架,集中展现汤姆·哈迪;民船超过850艘,只聚焦一艘,且从头到尾附近明明没有其他民船,竟忽然就出现在敦刻尔克了。从事实的角度来看,这也许是存在的,但从电影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格局未免太小。
    诺兰如此处理是因为想聚焦在个体身上,讲述小个体在这场大撤退中的求生故事。不得不说这是一步险棋,这种方式确实能让观众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历史事件,抛弃上帝视角,更直接地体会作为几十万分之一如何求生。
    但只关注小个体,没有把大场面做好,使得观众对整场撤退的了解偏片面化与碎片化。再加上前文提到的叙事结构上的处理,程度进一步加深。
    士兵汤米为了坐上一艘能回家的船,好几次差点命丧大海;船主道森为了救出海峡对岸的士兵,不顾危险毅然前往;机师法瑞尔为了掩护撤退行动,孤胆英雄不惜被俘。
    这些我们都能看到,背后的悲壮、感情也都能感受得到。唯一感受不到的是这是敦刻尔克,这是战场。
    虽然挑了这么多毛病,但要问《敦刻尔克》是不是一部好作品,我举双手赞成,甚至稳拿心目中年度前五。
    但是,《敦刻尔克》始终是一部历史题材电影,因此,也终究受到史实的若干限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4-30 14:52 , Processed in 0.05519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