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164|回复: 0

这部满分国产片轰动全球,我们看却不是滋味 2017-01-25

[复制链接]

7013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015
发表于 2017-2-14 10: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这部满分国产片轰动全球,我们看却不是滋味原创 2017-01-25 铺子 电影铺子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笑话,说,

再过30天,中国就陷入悲观经济学家预测的那样,工厂停工,商店关门,政府停顿,交易所无法交易,有钱人拖家带口奔向海外,本地老百姓急于把货币兑换成食物,人们大都无所事事,赌博酗酒……

中国人把这种景象称之为:过年。

没想到日子竟然过的这么快,没想到30天一下子就过完了,春节就在眼前了。

而当我们谈春节时,有关春运的故事是不该被忽略的。

今天,铺子就跟大家来介绍一部有关春运的纪录片《归途列车


春运无疑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有30亿左右人次的人口流动。

春运这段时间,要赶上列车晚点,或者风雪天气延误,经常会造成几万甚至十几万人滞留在车站。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08年的时候,有一场大雪灾。

当时,广州火车站滞留旅客超过了50万。

人都站到车顶上去了。



铺子今天说的《归途列车》,将的就是08年的春运,广州火车站中,50万滞留旅客中的一家人,一个四分五裂的家庭。

片子在国际上拿过很多奖——

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片长篇奖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纪录片/非小说电影奖
旧金山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奖
。。。

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曾在《芝加哥太阳报》称本片——
It works like stunning fiction film... This is a reality Dickens could hardly imagined.
就像一部令人瞠目结舌的剧情片。。。连狄更斯可能都无法编出这样的情节
在烂番茄网上,本片得到了国外专业影评人的100%好评



张昌华和陈素琴夫妇祖籍四川,16年前,他们南下打工。

离开自己年仅一岁的女儿,心酸,不舍,却又无奈。

但是,为了生计,不得不走。



十几年的打工生涯,他们的日子似乎没有变得更好,

工厂里面,灯光暗淡,室内无光。

桌子密密麻麻摆在一起,四处都堆放着边角废料,线头。

有人把婴儿带到厂里来,没有多余的位置,只有将孩子随手放在放在乱糟糟的工作台。



陈素琴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待十六年。

一双手,不停歇地扯着线团。


晚上,他们住在破旧的宿舍。

一张椅子都没有,只有坐在床上泡脚。


大多数工人都抱着安贫乐道的心态,

也不想挣很多钱,只是想过的生活更舒适就行了。


但,那些都是“涉世未深”的年轻工人的想法。

陈素琴知道,从事劳动力工作,并不是一辈子的事情。

自己愿意做,身体也会越来越不允许。



她不想要子女也步她的后尘。

学习,学习。

每次她打电话回家,一定会叮嘱女儿张琴要抓紧学习。

农家的孩子除了学习,似乎没有更多出路。

只要自己的孩子能通过教育,过上更好的人生。

辛苦一点也毫无怨言。



但是,一家人分隔的时间太长,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已经产生了,

母亲在诉说生活不易时,女儿只是一脸不耐烦。



女儿觉得农村是个让她觉得伤心的地方,困在学校里,就像小鸟没了翅膀,

大人们为了赚钱,把自己和弟弟仍在一旁不管不顾。

她跑到爷爷的坟前,说,不想见到爸妈



女儿未曾经历的父母的人生,又怎会懂得父母的苦楚。

比起学校,她更向往城市里的生活。

可能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可能翻过去山后面,你会发觉没有什么特别。

但是自己不试过,又怎么会甘心?

女儿最终辍学,打工。

新生活就此开启,

逛商场,买新衣服,



烫头发,

动图

自由,快乐对于她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女儿的叛逆,父母唉声叹气,

站在自己做了十几年的缝纫机前,似乎看到了女儿往后的一生。

动图

在一次回家探亲中,母亲想留下来,陪小儿子一年,

女儿却语带讥讽,“她不可能留下带你的”。

一场矛盾,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动图

最终演化成,拳打脚踢,

动图

很多人可能会指责女儿的不孝,父母辛苦多年,却换来女儿的白眼。

但回想一下自己的青春时期,谁又没有过“冲出学校牢笼”的强烈欲望呢?

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有心事无处说,有些还背负这养猪、种田等体力劳动。

一有机会,他们便会用脚投票。

十几岁的女孩觉得,有一份收入,可以自由支配,偶尔烫个流行的头发,买件靓丽衣裳,就是莫大的幸福了。

眼前的一点点红利,往往会让她们失去了看到更远、更辽阔风景的机会。

但是,不去撞南墙,她又怎会死心?

前段时间,高晓松在某节目上的一段话火了,他说——

每个人的人生其实是一根独木桥,你看大地辽阔,大地辽阔是一亿个人的独木桥拼起来的,不然你不能解释,一个人走的道路这么拧巴,明明这儿有路那儿有路,他就这么拧巴着走,后来你才明白,大地辽阔不是为你准备的。



人的一生,费尽心思,都会选择自己想选择的,

尽管有无数人的指教,但要选择错路,弯路。

这是她们自己的独木桥。

片中一家人的矛盾,不仅是来自对于女儿辍学。

两代人之间都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比如父母回家时最为关心孩子的是成绩,儿子考了第五名,便说儿子成绩倒退了,以前是第三。



强压之下,便有反弹,



为了孩子能用心学习,甚至像做买卖交易一样给孩子买手机、给钱,

这种行为说是鼓励学习,更像是一场有目的地的引诱。



父亲曾给女儿买手机,希望她好好学习

理想,爱好如果无法建立,没有一种持之以恒的力量的支持,孩子学习的动力便很有可能丢失。

而理想、爱好的建立又和家庭、环境、你所接触的人息息相关。

这些对于在农村生活的张琴,似乎一个都挨不上。

于是,在某些年轻的孩子眼里,钱,才是唯一理想


要钱,却没有多少赚钱的技能,只能赚些糊口的钱,

世世辈辈窘迫的尴尬,印在了要钱的一家人身上。

十六年前,父母两人为赚钱,离开儿女,远去他乡,人到中年,还寄住在破破烂烂的工厂宿舍里,

十六年后,女儿辍学,踏上和父母一样的打工之路。

而穷困所带来的羞辱,在08年的春运中爆发。

这一年冬天特别冷,很多地方出现雪灾,春节期间广州发往各地的火车基本都晚点了。

而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大多不会选择飞机,而会选择更经济实惠的火车。

刚开始,女儿觉得这么多人的场景还挺滑稽好笑的,



接下来,她肯定笑不出来了,火车站前涌进了越来越多的人。

人群已经接近失控,不断有人喊着——不要挤了



有人直接被抬了出来,



有人在一旁相拥而泣,


一位乘客的孩子进入了防护栏之内,他情绪激动,想去找孩子。

民警却阻止了他——请不要翻越栏杆。

无奈,无助,最后化为悲愤的一句——

你真是没有体会啊,如果是你的话你怎么办?都是人来的。今天你在这里做事,明天,你会跟我一样的。


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悲伤和忧虑早就不值得一提。

更多的人只是,擦干眼泪,往里面冲,


张昌华一家蝼蚁般的生活,不过是拥挤的人潮中每个外来务工者的写照。

漂泊、穷困、无助、窘迫,

广州火车站的50万滞留人员,每个人都是张昌华。

这些人想着,只要老有所养就可以了。



真实世界却是,经济不景气,工厂一家接一家倒闭,

失业保险,养老金都变成了泡沫。



08年广州火车站的张昌华一家的故事,却牵扯出贫困、留守儿童、教育、户籍、社保等多方面的问题。

一时间,甚至竟不知从何说起。

农民工群体庞大,却成为社会中鲜少被提及。

他们似乎成了经济发展机器上的一颗螺丝帽,坏了,随时可以换颗新的。

对于他们自己呢?短短几十年黄金岁月,一下子就蹉跎了。

这可能是我们需要《归途列车》这种电影的原因——

去铭记一个被遗忘的群体。


并且尝试着解决农民工遇到的诸多问题。

否则,张昌华踽踽独行的背景,只不过是世代贫困循环中的一个瞬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6-15 08:50 , Processed in 0.05842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