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139|回复: 0

集体历史里的私人话语

[复制链接]

3696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17
发表于 2018-3-25 00: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集体历史里的私人话语



(作者:Jane Does  来源:豆瓣网)
  1996年,为纪念电影诞生一百周年,关锦鹏受英国电影协会的邀请,拍摄了记录电影《男生女相:中国电影之性别》,并借此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公开自己的男同性恋身份。影片分为六部分,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叙事:关锦鹏的私人回忆,对两岸三地几位大导演的访谈以及相关的经典电影片段回顾。有评论家认为,《男生女相》是对中国电影历史中性别问题一次整体回顾,是对“被看的人”一次颠覆性的总结,是对中国电影文化另一个角度的全方位言说。这种看法启发了我,但是相对于宏大的概括,我更倾向于认为,《男生女相》是关锦鹏的私人话语,是他借助与他人的对话完成与自我的对话,是他借助对中国电影的回顾完成对私人历史的回顾。总结关锦鹏过往的电影的影像风格,他女性主义的创作视角,独特的切入角度,开放式的结局处理,对影片细节的注重和对细腻情感的传达常被认为是“关锦鹏式”的特色。同样,“关锦鹏式”叙事风格也出现在这部纪录片中。虽然是纪录的形式,但是《男生女相》有着强烈私人化的情感。关锦鹏个人的成长印记大量夹杂其中,镜头后的他对电影、对家庭、对爱情、对性别的态度,他对采访对象的认同和质疑都表现的十分鲜明。作为关锦鹏影片叙事风格的转折点,《男生女相》是一部值得细细解读的佳作。

1. 对家庭情感的表达
    这是影片中表达的最直接,最感人的部分。从电影六个章节的命名中就能看出来——《父亲的缺席》、《阴柔与阳刚之容貌与肉身》、《父亲无所不在》、《寻找父亲,发现哥哥》、《阴柔与阳刚之异装与变性》、《父亲形象的缺席(二)》,“父亲”这个词出现了三次,哥哥出现了一次。然而有趣的是,“父亲”和“哥哥”在关锦鹏个人成长经历中都是不存在的,他影片中谈到父亲更多的是以一种充满深情的、缅怀的、甚至有点想象意味的方式在进行画外音的独白。这种处理,我觉得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解读:首先当然是纪念父亲,这也是我最初看电影时的理解。影片第一章开头关于“父亲的气息”这个描述让我产生了很强烈的认同感,配合电影《阮玲玉》中男澡堂的画面,可以想象父亲这个词所带来的那种温暖,那种安全,那种神秘,那种男性的、原始的力量。从第二到第三章,关锦鹏以谢晋父子为过渡,通过李安、侯孝贤、杨德昌的采访再一次尝试接近“父亲”这个形象,使其从“气息”变成无所不在的具体形象。到了第四章中,关导把我们对“父亲”的理解推到一个新的层次。我认为在这个段落,从父亲到哥哥的处理,有父权批判和恋父情节的隐喻。蔡明亮和焦雄屏两人的访谈看似离散其实互补,“哥哥”是“父亲”缺位时的一种寄托,而这种缺位给当时年轻人带来的困扰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是具有普遍性的。在这里,所谓“父亲”,已经从私人化的追缅变成一种社会化的思考,除了本身的含义之外更有一种泛文本的意义。社会在转型,也在分化,个人的命运和情感在时代的大潮中不过一粒尘埃。张元的访谈让我们仿佛也看到一点关锦鹏的影子,同样都是偏好于独特的题材,关注边缘化的人物,关注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命运。而张元对于《东宫西宫》的解读,是不是也有关导自身的认同在其中呢?影片最后一章命名《父亲形象的缺席(二)》,其实更像是写给母亲赞歌。这一章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母亲与父亲的形象在这一章中合一了。她既有以往电影中男性形象所具备的一切优秀特质:坚强能干,养家糊口,智慧幽默,大方开明。也像所有传统的母亲形象一样温柔细腻,充满爱意。面对儿子的同性恋身份,她说:“你想爱谁就爱谁,开心就好。我也快要两眼一闭走了,并不是非要抱孙子,一切都很简单。”然后停住话头抹眼泪的这一幕,是全片积累了80分钟的情感和意境的高潮。
    关锦鹏从个人到社会,从国家到历史,最终所有的落脚点又回到了自己的母亲身上,是为一种对自我过往的总结,也是一种女性主义理想的表达。他的母亲就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完美的女性形象,而不是以往在电影银幕中被掩盖在高大全男性形象背后的扁平阴影。“美国著名文化思想家伊安•艾斯勒(Riane Eisler)曾经说过,在史前时代,原始人崇拜的图腾雕像是雌雄同体的“伟大女神”。在中国古代,也有女娲伏羲连体交尾图,同样说明了人类原初的完美状态是集男女双性于一体。说明在远古时代,“人”是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综合体,两性是和谐统一的。” (李颖,2005)相信这也是关锦鹏导演在处理《男生女相》结尾时所想到的。

2.“被看”的角色和关锦鹏的个人批判
    劳拉穆尔维关于女性形象“被看”的理论已是广为人知的女性主义研究的重要论点。在电影《男生女相》中,关锦鹏让那些充满话语权的男性导演第一次也变成了“被看”的视角。其中陈凯歌和徐克是非常有意思的两个受访者。尤其是后者,我认为关导是有一定批判意味的在其中。这两位导演作品对于“LGBT”中T的处理,关于是否具有恐同色彩,争议性一直都很大,而两位导演也间接承认了这一点。通过混剪,他让陈凯歌谈《大阅兵》时候说的话去质疑陈凯歌解释《霸王别姬》中对段小楼之死的处理。让影评人罗卡的话去反驳徐克所说的“林青霞在我心中就是一个男孩子”,也让徐克自己也不断的自相矛盾“我很想进入他们(同性恋者)的世界”,“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性关系是我想让自己的初恋有结果”。紧随其后的张国荣采访片段十分有意思,面对一切质疑,张国荣自始至终都显得十分轻松自在:“时代变了,谁在乎啊(who cares?)”。这使我想起了今年大热的女同性恋影片《卡罗尔》(Carol)女主角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在戛纳电影节上在面对 “你是女同吗?”这个问题时如出一辙的回答:“2015了,谁在乎啊(But in 2015, the point should be who cares?)”,再联想到《卡罗尔》在2016奥斯卡金像奖上的颗粒无收,联想到围绕击败它的竞争对手《丹麦女孩》中那些关于女性形象塑造的争议,仍然十分唏嘘。

3. 关于影片中性符号的一点假想
    在《男生女相》第一章中,关锦鹏采访年幼时喜欢的导演张彻,提出在他60年代导演的武侠片中,充满了男性性器官象征。张则否定了这种看法,认为这是不自觉的,他只是欣赏古代传奇故事中男性之间的兄弟情谊。而类似的问题,关锦鹏也问了吴宇森。关锦鹏认为,深受张彻影响的吴宇森,在他的早年作品《喋血双雄》中,周润发和李修贤所饰演的角色之间也存在着同性情感,并且这种情感在取子弹的那一幕戏中变成了情欲的演绎。吴宇森则对这个问题表达出不置可否的态度 “电影拍摄出来之后就属于观赏者”。我们不知道当时,关锦鹏面对这些回答时的态度。但在《男生女相》之后,关锦鹏拍摄了男同性恋故事片《蓝宇》,放弃了他一贯的爱情戏套路,首次将男同性恋之间的情感放到了大银幕上:在影片《蓝宇》中,充斥着大量的同性之间的情欲戏,甚至毫不遮掩男性的生殖器官。在中国电影的历史进程中,这毫无疑问是一场革命,也是关锦鹏对于自己问过的问题所做的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6-17 16:33 , Processed in 0.05518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