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191|回复: 0

日本古代架空历史戏剧:郑成功得吴三桂帮助打败清军(二)

[复制链接]

3696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17
发表于 2016-6-8 18: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日本古代架空历史戏剧:郑成功得吴三桂帮助打败清军

然而到了17世纪30年代,江户幕府开始实行“锁国政策”,将海外贸易限定于长崎这一个港口,同时禁止葡萄牙及西班牙等国的商船来航。另外,荷兰的商馆也从平户被移到了长崎的出岛。

日本与来到长崎的华人海商之间开展的贸易被称为“唐人贸易”。这些华人海商将中国生产的生丝和绸缎出口至日本,同时将日本生产的银以及制造铜钱所需的原料——铜等商品带回中国。尤其是在1684年清朝政府解除海禁之后,来长崎的华人海商开始急剧增加。不过,江户幕府为了防止日本的银和铜流至海外,在17世纪初期曾大幅度限制来长崎的华人商船的船只数量以及交易额度,并且还制定了将海带和海参之类的海产品代替银和铜输出海外的政策。到了17世纪末期,幕府设立了“唐人屋敷”作为来长崎开展贸易的华人海商的居留地。

通过江户时期的唐人贸易,福建、浙江、江南等地的华人海商来到长崎,将中国的知识、文化、艺术、信仰和生活习惯传至了日本。

澎湃新闻:九州最大的都市福冈,古称“博多”。作为日本—明朝之间朝贡贸易的重要据点,能否谈谈博多港口在当时的盛况?

中岛乐章:博多海外贸易最繁荣的时期当属12~13世纪。当时有许多南宋的华人海商来到博多开展贸易,甚至还形成了被称为“唐房”的华人居留地。12世纪末期,荣西禅师(1141~1215)在居留博多的宋朝商人援助下,建立了日本最早的禅宗寺院——圣福寺。13世纪,实力强大的宋朝商人谢国明又在这里建立了禅寺“承天寺”。直至今日,这两所寺院依然存在。

然而,13世纪末期,元朝军队攻打九州,博多的很多建筑也因战乱而被烧毁。元军撤退之后,虽然没有重新设立“唐房”,但华人海商仍然来到博多开展贸易。14世纪上半期,在朝鲜近海曾发现从宁波前往博多途中沉没的华人商船,船上有800万枚以上的铜钱以及数量庞大的陶瓷器。

15世纪以降,博多成了室町幕府与明朝开展朝贡贸易的据点港口。遣明船从博多港出发,经由平户和五岛列岛,前往宁波。当时日本的主要输出品是黄金、日本刀和扇子之类的工艺品。另外,九州火山地带出产的硫磺作为制造火药的原料也是当时重要的输出品之一。通过这样的贸易,许多中国文物流入了博多。直至今日,在博多依然不断有陶瓷器和铜钱被发掘。此外,博多商人还积极前往琉球(冲绳)和朝鲜开展贸易,推动连接东亚各地的贸易活动的发展。

然而,到16世纪中期,随着日明朝贡贸易的终止,华人海商的走私贸易开始不断扩张,海外贸易的据点逐渐移至平户、长崎、萨摩等地。之前也曾经提到过,到了17世纪初期,日本的海外贸易被限定于长崎一港,由此,博多作为海外贸易港的使命便宣告终结。

江户时期,大名黑田氏在博多的西面建立了福冈城,此后福冈作为城下町(以城郭为中心建立的都市)与作为商业都市的博多并存。到了明治时代,福冈与博多合并成为福冈市,一直延续到今天。

澎湃新闻:在今年4月九州地震中受到重创的熊本城,是日本三大名城之一。它的建造者——加藤清正除了是熊本城城主以外,也是17世纪东南亚海洋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能请您介绍一下吗?

中岛乐章:加藤清正从年少时期便开始侍奉丰臣秀吉,因为屡立战功而受封成为肥后(熊本县)的大名。除了拥有出色的军事能力,加藤清正在筑城和兴修土木方面也颇有建树。

16世纪末期,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文禄之役时,加藤清正曾担任先锋,一直率军攻打至鸭绿江。在朝鲜半岛南部,至今仍留存着他作为侵略据点而建造的要塞遗迹。

熊本城是加藤清正于17世纪初期建造而成。这次地震中毁损严重的天守阁(城堡的中心建筑)是1960年重新修建的,因为在明治初年,熊本的大小天守阁均在火灾中被烧毁。在这次的地震中,除了天守阁之外,加藤清正时代建造的建筑也遭受了很大损坏。不过,虽然熊本城的石墙中近代修筑的部分在地震中有多处发生塌陷,但当时加藤清正所建的石墙,因为建造时将巨大的石块深埋地下,没有受到太多损坏。

大多数被动员参加朝鲜侵略战争的大名都以在日本传教的耶稣会士为中介,从澳门进口硝石和铅等军需用品。但是身为虔诚的佛教徒,加藤清正与耶稣会处于对立的位置,所以要想从澳门进口军需品非常困难。因此,他专程派遣贸易船前往当时属于西班牙领的吕宋岛筹备军需。17世纪初期,加藤清正获得了江户幕府的许可,开始向越南等地派遣贸易船(朱印船)。同时,他也非常鼓励华人海商来肥后开展贸易。在肥后北部的贸易港口伊倉港,不仅有一个地名被命名为“唐人町”,还留有三处华人海商的墓。另外,在熊本市的中心同样有一个地名叫做“唐人町”,很可能是因为原来这里是华人的居留地。

走私商人、倭寇与移民

澎湃新闻:您在主编的《南蛮?红毛?唐人》一书中将16~17世纪的东亚海域描绘成一个融合多民族、多国家的“纷争与交易的时代”。中国海商与日本大名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中岛乐章:14世纪后期以降,明朝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严禁华人海商前往海外,并将海外贸易限定于朝贡贸易这一种形式。然而,到了16世纪中期,随着石见银山等银矿的开采,日本成为了世界屈指可数的产银国之一。因此,许多华人海商不惜违反明朝的海禁政策,偷偷前往九州开展走私贸易,用中国的商品交换日本的白银。

(来源:凤凰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6-17 21:33 , Processed in 0.05555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