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189|回复: 0

广州城市发展新思维: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 2016-11-1

[复制链接]

694

主题

0

回帖

233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336
发表于 2016-11-1 12: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DC-26 于 2016-11-1 12:32 编辑

广州城市发展新思维: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

2016-08-04 19:58      来源:广州日报大洋网

  大洋网讯 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怎么走,中共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开幕,本次全会提出了方向: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到底什么是枢纽型网络城市?枢纽型网络城市要建什么?怎么建?广州参考(微信ID:gzcankao)依据市委书记任学锋的专题讲话,为大家一一详解。

  什么是枢纽型网络城市?

  国务院在广州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对广州的城市定位是:

  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全会提出,广州要实现这个城市定位,必须不断深化和提升城市发展战略,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持续深入推进,城市交通网络、信息网络、产业网络、创新网络、人才网络、生态网络逐步完善,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扩散,城市的枢纽带动力和网络连通性直接决定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优化城市形态,凸显城市特征,强化城市功能,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将为巩固和提升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提供强大支撑。

  要善于运用网络思维,进一步加强系统整合,科学布局建设城市空间的枢纽与节点、网络与连接,形成层次更清晰、功能更完善、联系更便捷的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努力在全球城市体系和全国城镇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枢纽型网络城市要建什么?

  全会提出,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要从七个方面着力:

  一、强化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功能

  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不仅是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产业、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的强大吸附器和辐射源。

  对于三大枢纽的建设,全会提出了具体目标:

  做强现代航运服务业,力争2020年外贸班轮航线超过100条,货物吞吐量达到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0万标箱

  建设国家航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航空高端产业,力争2020年国际航线达到150条,旅客吞吐量超过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250万吨以上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0家,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

  二、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

  全会提出,以珠江为天然轴线推进实施沿江布局和开发建设。市长温国辉进一步说明,重点是打造三个枢纽和一个新城:

  沿珠江水系前后航道的中心城区主要打造国际创新枢纽;

  沿珠江水系狮子洋—莲花山水道区域主要打造国际航运枢纽;

  沿珠江水系流溪河—北江区域主要建设国际航空枢纽;

  沿珠江水系增江—东江区域主要建设东部山水新城。

  此外,全会提出要从西向东重点建设三十公里精品珠江,即:

  从白鹅潭到广州大桥的西十公里,形成展现城市历史风貌的滨水长廊;

  从广州大桥到琶洲岛东端的中十公里,形成展现大都市魅力的岭南水岸;

  从琶洲岛东端到南海神庙的东十公里,形成展现开放活力的现代化港城。

  三、完善大交通网络体系

  铁路网络:优化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北站等铁路客运枢纽布局,形成以大田集装箱中心站为核心的空铁联运、海铁联运、陆铁联运的铁路货运枢纽。推动建设广汕客专、京九客专广州联络支线、广湛客专、深茂铁路广州段等国铁干线。

  城际交通:完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广清城际、广佛环城际、穗莞深城际、佛莞城际、广佛肇城际、中南虎城际等重点项目。

  地铁网络:加快地铁11号线、18号线、22号线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超过520公里。

  机场路网:推进机场第二高速和南大干线、从化北部快线等道路建设,构建外围城区与中心城区的快速直达通道。

  市政路网:打通“断头路”,提高市政道路网的通达性、便利性。

  四、加强城市信息网络建设

  全会提出,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建设集中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实现政府信息互联共享。

  五、加快建设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

  全会提出,要把南沙建设成为广州发展的未来。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重点建设连接广州中心城区的快速轨道、快速道路体系,实现半小时直达中心城区,半小时到达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邻近城市,1小时到达珠三角主要城市。

  精心规划建设南沙港、明珠湾、南沙湾、蕉门河中心区等7个自贸区功能区块,布局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有效对接港澳地区和广州中心城区。

  六、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全会提出,要按照依山、沿江、滨海的脉络,从北至南形成三个风貌区。

  北部地区,突出山体森林的生态风貌,保护成片农田、生态公益林区、森林公园、水源地等自然空间。

  中部地区,突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都市风貌,严格控制珠江沿岸的城市开发,建设古今相融、中西合璧的活力街区。

  南部地区,突出滨海新城风貌,按照国际标准配套各类市政设施,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

  七、构建全球城市网络重要节点

  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城市,提升城市国际化层次和水平,积极争取重大国际会议和交流活动落户广州。

  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积极推动广佛肇清云韶融合发展,深化与深莞惠、珠中江片区合作发展,带动粤东西北协调发展,引领高铁经济带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穗港澳交流合作。  

  枢纽型网络城市怎么建?

  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是广州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对于如何建设,全会也提出了思路:

  一、着力强化规划战略引领

  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推动老城区控量提质、疏解部分功能,促进外围城区增量提质、集聚集约发展。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清查并处理建成区历史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

  二、着力提高城市建设品质

  关键词:海绵城市

  积极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老城区要结合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优先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雨水收集利用等问题。

  关键词:地下管廊

  探索符合市场规律、技术先进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新城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与新建道路同步实施,老城区结合地铁建设、道路改造等逐步推进。

  关键词:老旧小区更新

  老旧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居住着世代相传的老广州人。要实施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行动计划,重点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完善排水、线网、消防、煤气管道等公共设施,改造老旧房屋,推行物业管理。

  实行差异化的城中村改造。开展成片连片旧厂房改造、旧楼宇更新、村级工业园升级。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落实土地、财政、金融和税收优惠政策。

  三、着力提升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

  推广登峰、石井、三元里、石牌、车陂、棠下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经验,推动环境整治从点到面、从主干道向内街小巷延伸。

  健全城市市容市貌管理制度,强化建筑物立面管理和色调管控。

  完善环卫工人激励机制,提升环卫保洁机械化作业率。

  落实城市环境状况定期发布制度,畅通群众投诉建议渠道,加强社会监督评议。

  四、着力增强城市产业支撑

  关键词:优化现代产业结构

  大力拓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中心城区着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外围城区着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有农村的区要着力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

  关键词: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对于产业集中区域,着重加强交通、信息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公寓等住宅产品供给,建设不同类型、功能复合的新型产业社区。

  对于大型生活居住社区,合理增加周边产业用地,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促进与周边城镇融合发展。

  对于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适度保留符合产业导向、经济效益好、环境影响小的工业地块,发展规模小、要素全、便利化的创新空间。

  五、着力完善城市公共服务

  就业:注重充分就业,提升就业质量。

  教育: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再建设一批示范高中,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优质民办教育发展。

  医疗: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大力加强儿科、产科建设,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治能力,鼓励社会资本发展高端医疗,建设中医药强市。

  住房: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交通:推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零换乘中心,实现各类交通的有效衔接。

  六、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自然生态修复,以北部森林、中部园林绿地、南部滨海防护林和珠江水系为生态骨架,通过生态廊道把山系、绿系、水系等生态空间连成一体,形成贯通全市域的自然生态网络。推进环境综合治理,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看完这些充满广州味的城市发展愿景,大家是不是对广州的美好未来期待满满!让我们一起为广州点赞~

                                                                                                                                                                                                                                                                               来源:广州参考·广州日报   编辑 王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6-2 22:21 , Processed in 0.06463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