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221|回复: 0

中国好诗歌(2015年6月)

[复制链接]

3696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17
发表于 2016-1-9 20: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河之北
大解

在河之北,并非我一人走在原野上。
去往远方的人已经弯曲,但仍在前行。

消息说,远方有佳音。
拆下肋骨者,已经造出新人。

今夕何夕?万物已老,
主大势者在中央,转动着原始的轴心。

世界归于一。而命运是分散的,
放眼望去,一个人,又一个人,

走在路上。风吹天地,
烈日和阴影在飘移。

在河之北,泥巴和原罪都有归宿。
远方依然存在,我必须前行。


说出
大解

空气从山口冲出来,像一群疯子,
在奔跑和呼喊。恐慌和失控必有其原由。
空气快要跑光了,
北方已经空虚,何人在此居住?

一个路过山口的人几乎要飘起来。
他不该穿风衣。他不该斜着身子,
横穿黄昏。

在空旷的原野,
他的出现,略显突然。

北方有大事,
我看见了,我该怎么办?

在我的经历中,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幕:
大风过后暮色降临,
一个人气喘吁吁找到我,
尚未开口,空气就堵住了他的嘴。
随后群星漂移,地球转动。


雷平阳:
《在河之北》与《说出》,又一次说明,大解的写作进入了随心所欲的状态,甚至有些像谵言。诗言志,这儿有什么志?它只是这些可以化为“心电图”的词语,虚幻而来,虚幻而去,什么也不掠走,擦亮的镜子中,留给你一场场地老天荒的皮影戏!



方位
张执浩

松树林里有一棵桃树
桃花开的时候松花会漫天飞舞
我们头顶黄色的粉末
在幽暗的林间蹦跳
通往桃树的路有很多条
每一次都不同
我曾用砍刀在松树上留过记号
但事后它们都愈合了
生活就是这么奇怪
我们在松林里打转
明明想摘桃子,结果每次
都会采回来一些松菌和蘑菇
桃花谢了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桃树
我们打回来一些松果堆在户外
夜里,风过松林
发出一阵阵尖细的惊呼


臧棣:
汉诗的传统推重对自然的体察,强调诗的秘密成就在于静观体物。但在现代新诗的流脉中,诗和自然的关联,长期以来被以历史的名义强行打断。诗人对天地的体察,诗对自然的表现,按现行的诗歌主题的分类学,它们似乎只是一些次要的诗歌领域。对现实的关怀,并借助某种专断的诗歌道德学的名义,将诗人对现实的洞察和对自然的体悟割裂开来,在我们的诗歌文化中变成了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在我看来,张执浩的诗有一个巨大的长处,就是他善于用日常经验弥合新诗传统中的现实和自然的裂痕。从事这活计的时候,他并不过分张扬,并不过分显露立意纠偏的文化姿态;比如在这首机趣盎然的短诗《方位》中,他采用的修辞策略至少在表面上是温和的,用诗的细节铺垫记忆的氛围,诗人努力将我们的存在感根植于我们对日常生活的回想和记忆。这些回想看起来细碎,实则却构成了我们的生命存在的最基本的面貌。



彩虹出现的时候
张执浩

松树洗过之后松针是明亮的
河流浑浊,像一截短裤
路在翻山
而山在爬坡
画眉在沟渠边鸣叫
卷尾鸟在电线杆上应和
松树林的这边是松树
松树林的那边除了松树
还有一群站在弧光里的人
他们仰着头
他们身后的牲畜也仰着头


潘维:
这首诗是一个画面,非常简单、清晰的画面,张执浩用写意的白描手法洗练地勾勒了局部和整体。这种熟悉的场景一般容易被忽略,或者,即便注意了也不知道如何发现诗的存在。还有,诗人在语境的处理上体现了张执浩风格,没有文化联想,最多以节制的态度让事实本身进行联想。我认为,这首作品呈现了视觉思维特点,以及一种冷静的情景交融方式。



旧货市场
谭克修

下着细雨的时候别去浏阳河路412号
旧货市场会用一个溃疡的喇叭口
将你粗糙地往里吞
你将倒着滑进一条隧道
从2014年6月5日滑向某个深渊
它用一些旧的电器、桌椅、床柜
招待你,告诉你世界只有一种逻辑:变旧
一阵风经过老式电扇,变成过去的风
使沙发下陷的重量,又叠加在一起
压着你,使你陡然沉重起来
而实际上,你的脚步可能在加速
但你不会一直加速
当一个倦怠的中年女店主
领着一堆凌乱而痛苦的旧家具昏昏欲睡
却让一个梳妆台独自醒着
发着赭石色光芒的柚木台面上
梳子和化妆品已经消失
擦得过于明亮的镜子还像是新的
梳妆镜应该是记忆力最好的镜子
它记得一张熟悉的脸
记得熟悉的眼神,泪痕,鱼尾纹
记得从一头黑发后伸出的手
如果你贸然把一张陌生的脸伸过去
镜子会生硬地把你推开


陈先发:
当代诗人中似有一批心态成熟而笔力雄健的写作者正在完成这样一个转折:从对玄虚抽象之美的观照、对整体生存状态的考察、对我们置身其中的历史性境遇的深究,逐步发动了一场对日常的、具象而具体的、一种以“限制”为主要特点的事物的手术刀式的语言战争。这个转折大家各有表述。艾略特曾说:个人空间内的“客观对应物”。谭克修自己把它归结为一种“地方主义的”诗学质地。他在写一组主题为“万国城”的诗,《旧货市场》是豹之一斑,我个人对他在长久思虑之后的这种转向怀有期待。

(来源:诗刊博客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6-17 07:03 , Processed in 0.04875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