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文化
查看: 135|回复: 0

彭于晏、倪妮主演《悟空传》昨日公映 2017-07-14

[复制链接]

1943

主题

0

回帖

625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253
发表于 2017-7-14 15: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现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彭于晏、倪妮主演《悟空传》昨日公映

中国式超级英雄终于出现了?


《悟空传》要给大家一个青春西游


来源:南方都市报







    今何在的《悟空传》讲了期盼自由、挣脱约束、实现理想的价值观。



    今何在的《悟空传》讲了期盼自由、挣脱约束、实现理想的价值观。


    暑期档备受瞩目的华语片《悟空传》,昨日公映。

    《悟空传》和今何在,一书一人,生在八零后的青春经验里。如今,把这故事拍成电影的导演,是位与今何在同属七零后的郭子健。而演戏的那些位,彭于晏倪妮欧豪余文乐,大多都是八零甚至九零后演员。而我们看到的《悟空传》,也的确是个颇接近年轻人的西游故事。

    不过,在所有这些青年背后,有个五零后,他就是监制黄建新。久未亲执导筒,这些年,黄建新倒是和年轻导演颇热络,从《万万没想到》到《悟空传》,再到未来的《择天记》,八零和九零后热爱的,他都紧紧跟住。事实上,已经浮出水面的作品,也证明黄建新依旧很多“少年气”。

    为什么要帮郭子健拍《悟空传》?对于《悟空传》的前(钱)景,黄建新是怎么看的?做了监制十几年,黄建新坦言,从《十月围城》《智取威虎山》到《悟空传》,他一直在找的,都是中国式的英雄,因为“这三十年,中国重新成了新的比较强大的经济力量,中国观众渴望一个精神的附着体”。即便这样的大众化的英雄,不一定能获得评论人的支持,但是,于黄建新来说,“创意产业需要完成大众的意识需求”。

    南方都市报:《悟空传》里的孙悟空,看上去更接近现代意义的英雄,你觉得国产英雄的时代已经来了吗?

    黄建新:我做的东西,包括《十月围城》,还有《建军大业》,全是写英雄的,其实都是中国英雄的概念。这三十年,中国重新回到类似几百年前比较强大的状态,中国需要新的英雄个体。

    南都:您个人怎么看文学作品《西游记》和《悟空传》,以及这次影视化的《悟空传》?

    黄建新: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故事。《悟空传》有点像魔法学校培养神仙,而《西游记》是完整的章回小说,是不停碰见、变换妖精的公路片。今何在的《悟空传》把故事的意识现代化,讲了期盼自由、挣脱约束、实现理想和追求快乐与幸福等等的价值观。

    电影的改编也大,因为电影就是玩嘛。这次是第一部,以悟空的故事为主,但我觉得现在的改编比例是合适的,它包含了故事精神、动作特效、人设关系、价值观的冲突、坚定的信仰等等。

    南都:您怎么看待这次《悟空传》的改编?

    黄建新:我很佩服徐克导演(《西游伏妖篇》),他的版本有二次元的感觉,他一直都有在学习,而且不怕失败,和他合作永远会有新的东西。至于这次的《悟空传》我蛮喜欢的,觉得想象力很强。而作为监制,我认为它在演员组合和人设、表现力、故事和视觉方面,都有工业化的精确表达,想象力也基本满足,视听、配乐方面也有共鸣,还有形而上层面的传达。我非常感谢导演。电影的方方面面,都要用时间换的,从2015年12月拍板到现在,导演都没有去做别的事,最后阶段也在专心做后期。

    南都:郭子健导演是这些比较出挑的年轻导演,他之前和周星驰也合作过西游作品,您怎么评价他这两次的表现?

    黄建新:《悟空传》是郭子健独立导演,面对的难题和肩负的责任是不一样的,他完成得很优秀。近些年,越来越多香港导演到内地拍片,我们发现他们不仅能做历史的、武侠的题材,也可以做近代或现代的东西。作品越来越多,大家就不会再提地域差别这件事了。像《七月与安生》和《喜欢你》,看上去都不像是香港导演拍的。和内地比,香港社会对人的历练更厉害,他们首先要为生存奋斗。在电影低潮的时候,我有次在香港吃饭碰见一位副导演,因为没活干,他就在那个餐厅当服务员呢,他要生存。所以在电影进步的过程中,香港的团队是最富有学习精神的。

    《建军大业》里有很多激烈的战争场面,效果做得很好,大家都以为是韩国团队做的,但实际上是香港的。他们在短期内学习、调整,比如给10个小时,他们就在不停做调查和准备工作,做模板给导演看,直到达到导演的要求。

    南都:最近电影市场冷,国产电影的口碑和质量都不太尽如人意,您怎么看?

    黄建新:大家对中国电影的抱怨比较多,我认为特别正常。必须得承认,我们与全世界最优秀的商业片或文艺片都差距不小。除了发展想法和团结用功,实打实付出时间也很重要,因为出来的效果往往和时间成正比———比如美国做一部电影花三年,后期都要一年多,但我们常常只用几个月,而且本身我们技术就没有人家好。那资本要求缩短回收期就是不符合基本工业准则的。按老美的说法,一个看得过去的CG镜头要17层,这样专业的观众才不会发现破绽,但中国大部分电影都只做7层,现在观众看了那么多美国电影,回头看自然就觉得你怎么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方现代文化论坛 ( 粤ICP备2022009442号-1 )

GMT+8, 2024-6-27 02:31 , Processed in 0.06149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