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25 发表于 2017-11-30 17:27:59

沐浴秦风书古今2017-11-30

沐浴秦风书古今记陕西军旅作家贾松禅陕西简称“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的发掘与对外开放,更使这片古老的黄土地散发出无穷的历史文化魅力。走进明城墙保存完好的长安城,吃着羊肉泡馍,喝着西凤酒,聆听慷慨激越的古老秦腔,北望横城于无凌原的汉家陵阙,攀登险峻天下的西岳华山,来到矗立于终南山茂林修竹中的楼观台,寻访珍藏释迦牟尼佛舍利的法门寺,陕西积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让我无不心醉神迷。而生长在秦岭山下渭水河边,八百里秦川腹地的贾松禅,正是从这片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军旅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铁甲雄狮》一书,以其豪迈激越的笔墨,讴歌了我们所在西北某坦克师从组建以来鲜人为知的艰难历程。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扎营戈壁的艰苦创业,军事变革的宏伟业绩无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该书填补了军事文学领域装甲兵的空白。我为我曾经战斗生活在这支英雄部队而深感荣幸,也为我有贾松禅这样的作家战友深感骄傲和自豪。他能在转业地方不久就疾笔奋进,把我也想曾想把自己军旅生涯写成文学作品的梦想很快地变成了现实。读着这部小说,不能不使我激情澎湃,真可谓情注文里魂系境中,感慨之情和感谢之意由然而生。作为当年坦克师的副师长,我急切地想再见到我当年的老部下,想要了解他是如何迅速成长为一个军旅作家的。今年金秋十月,我终于在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古都咸阳再次见到了当年曾经在我师政治部担任新闻干事的贾松禅。十几年过去了,松禅似乎没有多大变化,浓眉、大眼、阔嘴,浑身洋溢着秦人特有的彪悍和矫健。在我眼里,他要是穿上军装,仍然是当年那个穿梭在戈壁沙漠训练场的中尉军官。       每个人都有一股潜在的力量,而这股力量的形成和积蓄,则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八百地秦川历来是富饶美丽之地,同时也是经历战争战火劫难的沧桑之域。贾松禅的父亲16岁时就跟随第一野战军入伍并参加了著名的扶眉战役,后来又参加了西北剿匪,抗美援朝战争等。父辈在血与火中西征东援的战斗经历,震撼他那颗还带着稚气的心灵,他从小就立志,要把父辈血与火的战争经历写诸笔端,及时激励自己和后人。因此,松禅从小酷爱学习写作,孩童时见了一本《鸡毛信》的连环画小人书,爬在村头的老榆树上看得入了迷,不堪从树上掉下来,幸好落在麦草垛上,未成憾事。农村穷苦家孩子吃苦耐劳的品格,善于观察、思考的聪慧和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让他早早成了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小作家”。十五岁上高中的那年,松禅平生第一次写的散文《桑镇槐花千里香》,就在《当代中学生》杂志发表,处女作崭露了他的文学天赋。因家庭贫穷高中毕业他没去考大学,父母本想让他学木匠瓦工技术,自立谋生。但他立志当一名作家,没有应诺亲人的劝说。此时命运之神再次青睐了这个命苦的孩子。征兵的良机让他来到西北有名的某红军师坦克团当了兵。他服役的某集团军下辖各部队,驻守在大西北的陕甘宁青四省区。周塬遗址的青铜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西夏王陵的墓群、天水麦积山的石窟、夫義庙的香火松柏、茂陵霍去病墓前的石刻、使他大开眼界;秦岭、渭水、贺兰山、祁连山、黄河、戈壁、沙漠,西北的大好山河使他激情迸发。他身为自己生长在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而自豪,又为能加入到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野战部队而幸运。古老文明的大西北,勤劳质朴的人民,吃苦耐劳勇敢顽强敢打硬仗的部队,古代将帅御敌守边为中华民族统一富强的征战疆场的英雄业绩,革命前辈为解放大西北浴血奋战的故事,所以这些,汇集成了强大的引力,紧紧地吸引了他。松禅立志要用自己的笔端书写这块神奇的土地和这土地上勤劳善良英勇战斗的人名。       松禅所在的某红军师坦克团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新兵下连后,他当过二炮手、坦克驾驶员,还下到坦克七连饮事班接受锻炼。在饮事班锻炼期间,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连队图书室,找来古今中外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静静的顿河》《斯巴达克斯》《十字军骑士》等书来阅读。连队饮事班的写作条件异常艰苦,就在他熄灯号吹响后,迎着漫天飞舞的大雪,在凛冽的寒风中,戴着棉帽,穿上皮大衣和大头鞋,来到堆放腌菜缸的储藏室,点燃一根蜡烛照亮,趴在搁置脸盆的水泥台上开始写作。很快,到部队后写了第一篇散文《娘》,就被安徽的《未来作家》杂志刊登,后来又相续发表了《渭河滩的草楼铺》等作品。连队出了小作家的消息不径而走,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军营。团政治处很快把他调入了宣传股报道组。他一篇采访团技术处长王新弟先进事迹的通讯在《宁夏日报》发表后,爱才若渴的是政委张海阳就直接将他带带了师部,放在师作训科帮助工作和接受锻炼。在作训科的日子他一边写军事报道,一边学习参谋业务,战术战役等军事知识。从面很快参了师相关训练计划、演习方案的制定。在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战役、战史、战例资料后,他还参师对各团的训练考核,在各层级的实兵实弹演习中,他对和平时期沙场点兵的壮观场面,干部战士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训练典型,都悉心进行了采访报道。积极参与了宣传“全军学雷锋标兵——-李润虎”等先进事迹的报道。他还以师首长和部门领导的名义,写了很多军事论文,被军区《军事工作》杂志和人民军队报刊登。       一九九零年六月,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来部队招生,集团军政治部把唯一的一个名额给了贾松禅,让他参与考试,他不负众望,以专业和文化双优秀的成绩名列前茅,荣幸拿到了入学通知书。      南京六朝古都,江南水乡,富蔗繁华之地。他在这里度过了三年军校生活。在学校里,松禅拼命学习新闻采写,新闻评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古现代汉语、写作等课程,他一边学习,一边写作,有很多小诗歌小散文在学校和当地广播,报刊刊登播报。他创作的《故乡》《滁河军魂》等歌词被同学谱了曲在学校传唱。在军校上学的那几年,他一有空余时间,就一心扎在学校图书馆,如饥似渴地阅读了黑格尔,尼采,莱辛、车尔尼雪夫斯基、马克思、恩格斯、达尔文等人的书籍,也读了孔子、老子、孙子的著作和王维、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韩愈等大家的散文诗歌。为此他记了百万余字的读书笔记,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扎实的文学功底主要是在军校打下的基础。”从而也为他以后向文坛挺进逐步积聚了力量。理想的火焰,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然而只有艰苦的搏斗,埋头耕耘,顽强奋进,才能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经过军校的淬火与锻炼,松禅深知这份收获来之不易。在历史长河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古往今来有多少将士搏斗在大西北的疆场,又有多少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英勇牺牲,他常常缅怀先烈,并以此作为自己工作学习的动力,因此他总是孜孜不倦的学习创作,把在大西北疆场奋战的英雄人物和英雄部队加以沤歌的愿望和理想,填满了他热血激荡的胸膛。:军校毕业后,松禅被分配到了,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某装甲师,这支部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米经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由北京、南京两所院校校抽调干部骨干,和在西北驻防的坦克部队,迎着准备对苏怍战保卫珍宝岛的枪声组建起来的,驻防初期,艰难困苦无法崽象。天当房,地为床,在沙漠戈壁上挖地窝子,居住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深山峡谷,挖掩体隐蔽各种战斗车辆,天天严格洲练,严格要求,按照时刻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斗力标准实战练兵,锤炼了一代又一代的精兵强将。每年度的各种演习,铁甲战车驰聘在两北五省区各地的演习场,展开与诸军、兵种、预备部队及地方民兵、人民群众参与支前的各种联合军事演习。这支部队还随时担负的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如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光缆营建施工等。近五十年的砺练,这支部队已成为西北战区名符其实,铮铮有名的铁甲雄师。:松禅怀抱理想,不畏艰苦,来到驻防在祁连山戈壁牧区的野战坦克团当了一名排长。这个团条件异常艰苦,一出营门,抬头看到的就是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脉和一望无垠的戈壁滩。光秃秃的山崖上没有一棵树,甚至连一株草也没有,半山上仅有的几行红柳也是先辈们挖走沙石运土造田种下的。贾松禅就象这顽强的戈壁红柳,在这个团,后来又到师部,经过长期艰苦生活锻炼成长起来的军旅作家。他在这个坦克师、团,从当排长开始,当过副连长、连队-旨导员、师、团新闻干事、宣传股长,在装甲师的八年时间里他几乎亲身经历了所有的技术,战术训练和各层级的战役演习。在训练演习中,他不仅学会了驾驶坦克、装甲车、摩托车、汽车和各种战斗车辆,还跟随部队攀陡崖,越峭壁,趟戈壁,风餐露宿,不仅练就了过硬的军事技术,而且战术水平和基层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也得到了增强提升。同时,在洲练演习中他不忘亲身体验和采访符级首长、战友身边等先进典型,装甲师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为他积累很多重要的军事素材,为他文学翅膀的腾飞,吸取了丰富的养份,找到了他施展其才华的广阔天地。:作为师、团新闻干事,贾松禅还先后为80多将军视察考核部队、组织军演拍摄过照片,撰写了众多的军旅散文,如《踏雪访阳关》《将军石》《守井的老兵>《祁连秋色》《与羌笛的独语》等,这些地道的新边塞散文或写景,或抒情,或写人,字里行间都充满了“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苍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阳山”的悲壮与豪迈。为此,他一度被军事文学领域赞誉为“新边塞作家”。:他身在军营,但心总在古代的战场和现代的演兵场,在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大汉将军李广》时,他把自己植入到初汉时,中原与匈奴长达十年的残酷战争的背景之中,为读者讴歌了一位忠诚爱国、品德高洁、英勇无畏、受人爱戴的飞将军李广。在创作西汉冠军侯、骠骑将军《霍去病》一书时,他利用出差、休假、参加开会、演习等机会,考察了千里河西走廊,足迹踏遍了霍去病征战过的古战场,山丹有一座“霍城”,是当年霍去病囤积粮草和兵马的遗址,他一个人徒步走几十里山路找到后,回返时却在怪石:嶙峋的山岸中迷了路,幸亏巧遇一位牧羊姑娘指路才得以安全返回。.为了探询霍去病的骑兵速度,他骑马驰骋了整个山丹军马场草原,为了艺术的真实,他乘车来到山西古雁门关,用一周多的时间,步行走到内蒙古的大青山,沿着图拉河来到五原县西北,找到当年霍去病率领汉军骑兵,祭祀陈亡烈十的狼居胥山。在考察途中,它几次差点掉进河里,一次脚下沙石松动,差点摔下悬崖峭壁。:作家的灵感来源于丰厚的生活体验,只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才能创作出反映时代,激励未来的好作品。贾松禅正是有了不畏艰难,甚至不怕牺牲的艰苦探索,日积月累的丰富素材,才能在后来创作李广、霍去病等古代战将时,厚积薄发妙笔生辉,写出气势恢弘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汉将军李厂》《霍去病》等近百万字的作品,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军事研究价值都是难以估量的。:他在创作长篇小说之前,曾经写过十几个中短篇小说,如《杀手》《枭雄》《呜镝》《荒原猎杀》《老醋坊》等,均被省内外文学杂志刊登了。他抗H战争题材的军事小说《草原枪神》一书,生动反映了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著名军旅诗人周涛看了该书评价他这部作品是“独对群山领元气,默向长河见古今”说明他的创作水平,已达到了一定的艺术境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把创作的视野延伸到了国外。《指控没有终结》是描写二战期问纳粹集中营里女战俘的故事。我们知道中国人写中国自己的历史都觉得很难,而一个没经历过二战的人去反映当时的历史事实,是更不容易的事,但他认准的事,总是锲而不舍、滴水穿石的去做。他又总是最能从创作最需要的地方入手,首先培养起自己搜集资料的兴趣,激发研究二战史的热情,在逐步掌握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后,自然到了创作时就会“豁然贯通”,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从部队转业后,在地方工作的贾松禅一直怀念他在装甲师与首长和战友们度过的峥嵘岁月。一开始从当兵时他就萌发了要把坦克部队的战斗生活故事写成长篇小说的理想。于是在2004年,他开始创作至今自己都认为最得意的长篇巨著大作《铁甲雄师》。经过六年夜以继日的辛勤耕耘,终于在2010年5月由贵州出版集团和贵州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迅速引起文坛的强烈反响,引来众多赞誉之声。《铁甲雄师》的出版发行,让他把自己对文学的理想追求演义到了几乎炉火纯青、瓜熟蒂落的境地。《铁甲雄师》是贾松禅以他长期的装甲兵生涯,火热的军营生活,首长战友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部队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的生动描述精心塑造重彩写意的军旅佳作。写作之前和写作过程中,他自费登门拜访的首任师长都曼令,继任师长刘林固、季占斌等多位师首长及各层级各时期的官兵,收集了大量典型事例,汇集了丰富的创作素养,通过书写西部剿匪,深水潜渡,穿越戈壁,翻越雪山,赴滇参战,科技练兵,北海沦剑等重大事件,艺术再现了当代装甲兵部队的英雄群像和辉煌历程。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独特,创作手法多样并举,书中塑造的数十名英雄人物,有棱有角,生动活脱,尤为突出的是高云汉、耿争旗、高战元、阎铁民、商钢、连同肖莲玉、唐雪雁、商柳、高玉婷等女战士,都是性格各异,形象逼真,通过他们,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这支坦克部队从组建到发展各个时期的高大形象。在描写这些不同时期的男女军人时,他不是用苍白的和单纯的形容词去描绘他们,而是用典型环境、典型事例去烘托他们,熔炼他们,展现他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无私奉献,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等崇高境界和品德修养。他善于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人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复杂情感从而达到互相映衬的效果,更展示了人物的个性。小说还以浪漫手法,大胆书写部队中爱情故事,并把大漠沙狼写成知恩图报的灵性,让几千年前的木乃伊从死亡城堡里走出与现代人亲密接触,不但烘托了装甲兵的机智勇敢,而且还为读者揭示出一个富有魔幻色彩的神秘西部,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趣味性和可读性。祁连山雪山,大漠戈壁,雄关长城,草原牧区,河西走廊浓郁的边塞风光,同挟风滚雷隆隆行驶的装甲战车交相辉映,战争,政治,爱情等诸多元素叠加纷呈,构筑了小说铁于血的文化底蕴和复杂深刻的人性诠释、历史、专业、学术性均很强,因而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委、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同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连䘧向社会推荐了该书。       一个作家最贵的品格是对艺术的忠诚和为人的真诚,然而,只有两者融为一体,才能使他的生命之树常青,艺术之花常开。二十多年前,我初见贾松禅时,他高中个,浓眉大眼,阔嘴,高鼻梁,两耳垂肩,行动敏捷,声若洪钟,浑身洋溢着北方汉子特有的彪悍和经过军旅生涯历练鲜有的军人气质。他嫉恶如仇,朴实耿直,刚毅与才华并蓄,真诚与善良同在。问起贾松禅身边工作过的战友和同事,无不一致称赞他对事业的忠诚和为人的真诚,大家总是说,看了贾松禅形容作品,如同看到他本人,大气磅礴,重情重义。古代战将叱咤风云的故事,军旅生涯顽强拼搏的人生写照,秦汉文化的熏陶、沙漠戈壁的锤炼,使他热爱军旅也热爱人民,他纯厚朴实,热情感人。在南京政治学院上学的同班同学杨天庆在第一次见到他后,就感受到他的大气、勇敢,耿直,认同他不久肯定是个可交信赖和永久的好友,时间与现实证明他预言的准确。他出身贫寒,但有戎马生涯父亲的引领,和慈祥、善良、富有爱心母亲的教诲,从小就形成了爱学习,乐吃苦,善思考,勤写作的习惯,散文《娘》把黄土地母亲的贫穷与苦难写得淋漓尽致,《渭河滩的草楼铺》把父老相亲的思念和乡土民情的牵挂构成了松禅早期散文重要的情素和意境,读来总让人清新回荡,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可见情感至深,至真,至诚,总是动容。他曾在媒体采访中对记者坦言:“为理想奋不顾身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尊敬的”“要写出好作品,其实真需要带有浓重色彩的理想行动。”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从不为一时的名利贪念,动摇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的最终目标。   上高中时,因家境贫穷无钱供费其上学时,有个家庭勤实的远房亲戚提出愿意出钱供其上大学,但将来必须以要娶女儿为妻为契约,而被他断然拒绝了。在师作训科帮忙工作期间,他能干会写,清楚勃发,一个师首长女儿也曾仰慕他的才华与人品,向其流露出爱慕之意,他没有趋炎附势,为儿女情长所动,一心扑着工作学习上,从而以出色的表现赢得推荐进军事院校深造的幸运。在南京军校上学期间,他不仅爱学习、写作,还担任班的党小组长,与同学们关系处得也十分融洽,积极参与各类文体活动,到抗洪抢险的大坝与新闻系二班同学奋战三天三夜,扛沙包、打木桩,抢修电线杆,帮忙灾民转移物资,主动率先向灾民捐款,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勇敢精神和优秀品质,他的艺术才华和人格品德又赢得了南京一个叫“雨”的女大学生三年的暗恋。临近毕业分配,一些同学跑关系留南京分配工作,而他想的是回大西北继续为军队建设和发展服务,拒绝了“雨”的恋留请求。回部队分配时,在大军区机关工作的亲戚示意可以帮助他留在大军区机关工作,但他还是继续选择了最艰苦的基层连队去锻炼。      1994年,贾松禅已是我们坦克师政治部小有名气的新闻干事了。进入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部队也大兴训练改革,当时我在该师连年主抓作战训练工作。在抓革命新无人驾驶坦克,部分队、机关室内沙盘对抗,和现地实兵实弹对抗演习时,松禅都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1998年集团军在驻地金塔南山组织了红蓝两军实兵实弹对抗演习,我时任蓝军司令,与装备加强的集团军某红军师对抗演习,贾松禅均深入到红蓝双方阵地采访现场报道,以他敏锐的观察力报道了红蓝双方对抗经过,其军事新闻《驾长车踏破戈壁雪山》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刊登,并获得兰州军区军事训练好新闻二等奖。这些长期累积的采访写作经历,为了后来撰写《铁甲雄狮》长篇小说累积了丰富的素材。当我读这部小说时,通过他的笔墨再现我和我的战友们曾经艰苦奋斗自制教材开展科技练兵、奋战大漠戈壁的生动场面,倍感自豪,无限鼓舞和欣慰。贾松禅后来转业到故乡秦都咸阳市人事局工作,由于他对事业的忠诚和为人的真诚,很快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和赞许,由于适应地方工作怏,工作成就显著,不久被提拔为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业余时间他总是不忘勤奋写作。他还酷爱书法,业界已小有名气,最近又开始学习绘画。并利用自己的专长为当地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积极投身到咸阳市的文化建设中去,每年春节,他总要免费为广大市民写春联,每逢市里组织文化下乡活动,他也积极参与,辅导乡镇学生与青年写作,与文学爱好者交流体会,赠送自己的作品给贫困学生阅读,免费到为大学生授课。:我的战友贾松禅成功了,也出名了。江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张茂龙赞许“贾松禅就是军事文学领域里杀出来的一个‘游骑兵,,他文学审美上的前锋意识,创作理念上的英勇善战,以及单兵突围传统意义的军事小说创作,都让我对这个战争况味和军事作风突出的年轻作家刮目相看。“松禅是一个有实力的军旅作家,他敏锐的艺术直觉成就了他沛然如雨的散文和时尚前卫的小说叙事,其创作水平已进入中国作家群的上等规格……“著名评论家李星看了他的《大汉将军李广》,赞许他在“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立传”,面对华商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说“《铁甲雄师》很新鲜,很好读,很精彩……”说到他的创作成就时,他没有忘记与他同村长大,后来在某大学学习法律的,现在西咸新区某旅游文物局工作的爱人王丁玉,是她的聪慧能干、大力支持、无私奉献,几乎包揽了全部家务,把女儿也培养成了国外孔子学院的汉语老师,才使他有时间和精力潜心工作和写作。他的成就也有妻子王丁玉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当我离开成阳时,贾松禅郑重送了一幅他亲写的书法作品“铁甲师魂”,表明了他对曾经服役过的装甲师的魂系梦牵的浓厚感情和对我这个与他一起战斗过的老首长的深情厚意。我问他以后对创作还有什么新的计划时,他坦率地对我说,长篇历史小说《霍去病》已经完稿,预定年底出版发行。现在正准备在创作一部反映爷台山战役的长篇军事小说《我们的爷台山》。该书以抗日战争前夕关中农村社会为历史背景,以淳化县方里镇贫苦农民余振忠、余树根父子大刀阔斧投身解放事业为典型,如泣如诉地讲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发生在关中地区爷台山的那场重大战役。浓墨重彩展现了广大军民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张宗逊的指挥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少胜多,屡次战胜胡宗南精锐部队,誓死捍卫陕甘边区南大门的历史画卷。该书已经完成故事大纲和人物小传的写作,预计明年底可以与读者见面了。“不用扬鞭自奋蹄,风起扬帆正当时”,经过秦风秦韵沐浴军旅人生砺炼的贾松禅,我坚信以他的真诚和执着,必定会将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进,不断把更多、更精彩的优秀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沐浴秦风书古今2017-11-30